“陛下,二殿下離京了。”
御書房,皇帝嗯了一聲:
“他當真是一天也多等不了啊。”
“二殿下心系百姓,深念邊疆安危,實乃蜀地之福。”
李蓮恩恭敬道。
皇帝微微頷首,老二別的不說,責任和擔當絲毫不缺。
“傳陸瑜來見朕。”
“是。”
李蓮恩退下,去翰林苑了。
李澤岳大婚后,陸瑜又回歸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回到了翰林院,接著修承和大典。
“陸修撰,陛下詔您去御書房。”
李蓮恩的聲音突兀地在簽押房外響起,屋內人很多,但只有陸瑜抬起了頭。
顯然,其他同僚們都習慣了陸瑜的圣眷。
陸瑜放下手中古籍,拍了拍袍子,神情自然地向外走去。
“陸修撰,您請。”
“公公客氣。”
陸瑜一襲官袍,風度翩翩。
李蓮恩是知道陛下對陸瑜的安排的,
這可是二十歲的從四品啊,錦官城知府,蜀地總府。
陛下青眼相加,東宮的常客,蜀王的左膀右臂。
寒門出身,狀元及第,有中樞履職的經歷,再從地方官做起,積攢經驗,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必然會再調回中樞,這便是宰輔之路!
李蓮恩走在陸瑜的身后,抬過頭再看一眼這位年輕人的背影,心中不禁一陣感慨。
只是不知,這位年輕人,日后是否能與張首輔一樣,一手撐起這龐大的帝國,
還是說,做的更好?
“臣陸瑜,參見陛下。”
御書房內,陸瑜俯身拜下。
皇帝放下手中奏折,開門見山道:
“陸瑜,霜戎兵發雪滿關,蜀王離京了。”
陸瑜愣了一瞬,隨后緊皺起眉頭,拱手道:
“臣愿即刻趕往錦官城,為大軍調配糧草,統籌后方。”
皇帝搖了搖頭,道:“不急,這些事蜀地自有人去做,現在,朕要交給你另外一個任務,之后再去蜀地。”
“還請陛下示下。”
陸瑜再行一禮。
“嗯……自你進京科舉后,便再未曾回過鄉了,朕讓你回家看看。
翰林院修撰陸瑜接旨。”
“臣在。”
陸瑜來不及詫異,連忙跪接旨意。
“姑蘇陸氏長女,性情淑婉,實為良配,特許朕二子李澤岳。
陸瑜,你替朕擬一封旨意,帶著月滿宮首領太監劉建,南下宣旨吧。”
皇帝手指輕磕著扶手,道。
陸瑜深吸一口氣,
這是第二次了。
我是來當官的,不是來當月老的!
“臣,領旨。”
陸瑜一臉感激道。
“嗯。”
皇帝點點頭,接著道:“去了錦官城,等局勢穩定下來,你就可以施行你的改革了。”
陸瑜瞪大了眼睛,忍住顫抖的身子,道:“陛下?”
“世家大族的力量,在這場大戰中消耗極大,他們已經不具備阻撓或反抗的實力了。
勛貴和官員們,朕可以壓的住,不用擔心他們的問題。
你去了蜀地,最先開始實施,老二會幫你,朕要看看成果,若是可行,便可在全國范圍內推進。
清丈田畝、賦役合并、計畝征銀、官收官解、簡化稅則。
繼續推進,直至取消人丁稅,呵呵,朕還當真想看看,那時候是什么個光景。”
皇帝的嘴角出現一抹笑意,他是個果敢進取的君王,這一生,他南征北討,完善科舉,改革稅制,強化監察,文治武功,將近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