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想好要考考小輩,哪怕有人過來,蘇老爺子也沒改變做法,照舊安排仆人擺開熊熊火爐在廳堂之中,來客相繼落座后,閑聊一會,矛頭就很快對準了蘇家中在南湖書院上學的孩子。
先前書院就有過考校,然而蘇家的那些孩子水平似乎并不好,盡管李白作為主要的教書先生沒有公開成績,可孩子童言無忌,商賈世家下,不少孩子都已經懂得了簡單的套話術語,三言兩句后就能摸清底細,回家再這么一說圈子里就很快傳開了。
有關于李白在書院中教人藥理,教學識字,又講什么三國故事,除了藥理有些作用,識字和三國就有點難以理解了,能做生意的人頭腦里都有自己的想法。
細細推敲,有人就覺得自家孩童的水平本來不差,學與不學還不如待在家中請老先生教學,效果肯定要比去那書院好,那李白的才能也很可能是由蘇林兩家買通宣傳出來的,到得如今,是越發不信任了。
以至于懷疑和疑慮累積后上門探查,率先就是想看看李白有沒有真才實學,第二是瞧瞧蘇家子弟是不是藏拙了還是真不懂。
畢竟是蘇家的學堂,他們連自己人都教不會著實有點好笑。
被問話的是個年齡大概在八歲左右的男孩,他是三房那邊妾室所生的孩子,平日在蘇家里屬于存在感很低的人。
特別是當三房把生意做起來后,哪怕是自己正室所生的孩子都無暇顧及,更別說是妾室的孩子,當聽說自家老爹弄了個什么書院就匆匆把人丟到那里去了。
他是信不過的,只留下自己的大兒子在家中專門請老先生教學,武功方面李白他見識過的確厲害,至于學識那就不好判斷了。
和大多數人一樣,皇商那晚,他也認為是老爹和那林婉卿搞出來的名堂,當不得真。
從小男孩的神情能夠看出,他如今非常緊張,被叫到站在廳堂中央,滿臉不安與忐忑地回頭看著自己的生母。
此時的場面很大,雖說法家已經推翻了儒家那套特指針對婦人的理論,然則在大家庭里,深入骨髓的規矩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女人依舊上不得臺面。
那小男孩的生母也只能看著自己的孩子手足無措,不敢上前說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第一個開口詢問的是經常與蘇家有生意往來的藥商,可能是礙于情面或者關系,問題并不刁鉆困難,而是通俗的藥理學說。
小男孩又扭頭看了眼生母,言語結結巴巴,而且全部人注視著他,對于問題的答案似乎也沒有什么自信,不過還是能夠開口說出來。
“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
很普通的回答,無論是學醫還是從藥,幾乎都懂得如此簡單的道理,提問的藥商還欲再問,沒想到小男孩還未說完。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小孩子的話繼續出來后,在場內聽著的眾人臉色都是一陣變化,緊接著沒人出聲,那率先出口提問的藥商先是一怔,然后言語有點迫切的意味。
“我且問你,這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是何為解?”
小孩子扭頭又看生母一眼,自己剛才的回答并未遭到訓斥和責問,讓他稍微找到了一點能夠令人安心的感覺,聽著再次提問,他支支吾吾地繼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