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老頭,心思還挺多。”李幼白心中默默想著。
輾轉調任過后熟悉兩日當值流程,緊接著就開始犯懶,總執筆要做的事情不多,主要是監藥司內的文書類職務很是清閑,而且執筆人并非需要李幼白親自動手,她也只是在最終的文書上蓋個印章而已,查看兩邊沒有問題,她就直接將紅印壓上去打發給小差送走。
監藥司這頭輕松下來,讓李幼白省下重心放到建設書院的事情上,這日下午,法正早早離開了,李幼白待到晌午以后,見四下無事,偷偷從后門溜走,搭乘九叔的馬車前往南湖書院。
韓非墨請她進去,倒上熱茶,緊接著取出錢莊票據和賬目等,他開心的說:“收獲頗豐,此書在東州要遠比在南州府更受歡迎,書齋掌柜建議我說,接下來將半成以上的書往東州銷去,余下的就在本地售賣,李兄以為如何?”
李幼白查看票據,短短七日,光是賣書就有盈利二百兩,扣去成本,仍夠能留下六成,她沒看賬目,數字一多看起來就令人頭痛,她是信任韓非墨的,否則就不會把這事交給他做了。
一個曾經富貴過的人,此時再次對面對金銀,在無需顧忌吃穿的情況下對錢財的渴望應該也不會高到哪去,并且他還算是讀書人出身,他們在這個時代,風骨與傲氣可不是幾千年后的讀書人能夠相比的。
李幼白衡量了一下,錢要賺,事也要做,她建議說,“怕是不好,還是五五分開為好,看起來是小事,可要是傳出我們向著外鄉人,聽起來總歸不好,我們是要把名頭打出去,可太遠了作用便會變小,如今整個南州府,知道我們書院的又有幾人。”
“我明白。”韓非墨點頭,見李兄沒看賬目,心中感動,默默把銀票與賬目收了起來。
兩人走出房間,一群孩子呼呼的在書院里奔跑嬉戲,手里拿著木棍,嗚嗚喳喳的,好似成了某個大將軍,應該是南州府的人口拐賣案有所進展,準許孩子出來玩耍的長輩變多了些。
如今書院里,結伴過來耍樂的孩子也都有了二十多數,熱鬧得很。
“我們有錢了,應該要擴充一下書院。”李幼白看著孩子們說道。
韓非墨不懂這些,便說:“李兄有何想法我先記下,回頭尋工匠過來進行大致觀摩一番,看看需要多少銀錢打點建造。”
斟酌半晌以后,李幼白伸出手指向幾個地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書院的主要房間不多,除了孩子們平時上課的二層教室以外,剩下就是先生們住宿的地方,吃喝拉撒,生活所需物品堆放,仔細算下來,容納物件和人的地方都比較擁擠。
李幼白先是說了重建房舍的方法,然后就對教室開刀,把兩層拆掉一半,一人講課,上下兩層的人都能夠聽到,暫時如此加寬孩子們座位的寬敞程度,坐起來更加舒服,然后來年的寒氣還會持續幾個月,保暖也比不可能少,緊接著就是出行問題。
“大部分孩子都是族中妾室所生,不見得會比老百姓過得好...”
李幼白頓了一下,緊接著道:“我們雇傭一些車馬,專門接送這些孩子上下學避免走失而且更省力氣,另外起個爐灶,出點錢立個食堂出來,雇些廚子過來,咱們先生和學生吃一樣的東西,如此做還能拉近不少距離,你們也不用自己做飯了,還有,房舍可多建幾間,回頭尋人問下,不少孩子在家里免不了不受待見,不如就住在書院里更好...”
李幼白說了很多,韓非墨聽得認真,眼中精光閃過連連點頭,想法總是很多的,真要做起來卻是麻煩不少。
改建書院是小事,關鍵還是孩子那邊。
畢竟這些孩子都是商賈世家的奠基石,說對他們不好也不至于,可畢竟是妾室生的孩子,最終能夠繼承家業肯定沒他們的份,今后如何做都不過是會成為家族的犧牲品而已,如此想,倒也是覺得可憐。
“李兄,你知道的,我們先生和學生同吃同住,怕是會引人非議,書院里的幾個老先生,難免會有閑言出來。”韓非墨擔憂地說,人越老越固執很難改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