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部分人都是三腳貓功夫和三流文墨,入不得大流,便只能鉆營些雞狗俗事。
不過即便如此,當一種聲音被放大之后,就能將更多人拉下泥潭,從而引動起整個局勢的變化。
牛二猛是土生土長的韓國人,當然,那是在韓國被滅以前,他現在是秦國人,他爹名叫牛四,在南州通往東州的一條官道邊開了家小食肆,小本經營。
他爹曾是江湖中人,據說是鏢局武師,落魄后幸得江湖道友抬愛,多加幫襯后生活終于回歸正軌,靠著小食肆娶了婆娘,生了兩個孩子,他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酷愛讀書的大哥不同,他更喜歡舞刀弄劍,從小就和各路老爹的江湖朋友練了些淺薄的把式,擅長用刀。
從小就喜歡聽江湖故事,希望行俠仗義,時常幻想自己劫富濟貧,成為一方赫赫有名的江湖大俠,并自取了個天牛刀的諢號,一旦空閑,就和朋友們背著刀在附近集市與縣城里游街,溜雞耍狗。
有錢的時候,就跟朋友在小酒樓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沒錢的時候就出入賭檔,賒了賬,直到催債的打手上門他都不敢回家,等到老爹把錢還了才敢回去,然后被老爹抓著一頓痛打。
逆子,逆子的叫,對此,牛二猛煩得很。
直到某一天,食肆里來了幾位真正跑江湖的,牛二猛很是感興趣,連忙湊上前去旁聽,知道牛二猛是食肆老板的孩子,幾個人才多說了幾句。
先是說了天下局勢,談到北地戰事的時候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滔滔不絕,說得頭頭是道,緊接著搬出最近傳得火熱的三國演義。
此時正是建功立業,搏求富貴名聲之時,豈能久居人下,牛二猛深以為然,每次店中有朝廷官員歇腳,老爹便會點頭哈腰,委曲求全,完全沒有一點兒江湖老人風范。
他哥飽讀詩書,更是滿口經文道義,經常斥責他不務正業,整日游手好閑,只有他娘在自己被老爹打時會心痛的阻止呵斥。
自那天以后,牛二猛睡在草床上,他聞著草腥,忍受著蚊蟲叮咬,不斷回想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輾轉難眠。
這個地方太窮,太小,當個大俠好像也沒啥意思。
于是在第二天起來之后,背著刀跑到集市上,打聽一番,便跑到茶樓外邊聽說書人講故事,說的正是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英雄首立功,聽后大呼過癮,與旁人連連鼓掌。
見到旁人掏出銅錢打賞,牛二猛一摸口袋,發現空空如也,想要在聽就要進里間花錢喝茶,頓時索然無味懊惱的返回食肆。
向老爹要錢無果,又被罵了一頓后,牛二猛當即立誓要闖出名頭在返回故鄉,偷用大哥筆墨留下書信,便收拾了下行囊,跟隨幾個打算北上投靠黑風嶺,阻止秦皇暴政的江湖人離開了。
思緒回到現在,他跟在馬隊身后一路北上,聽大哥說前面會有秦軍兵馬,他學著其他人的樣子蹲在路邊磨刀。
蜿蜒曲折黑風山兄弟一呼百應,足有三千兵馬,浩浩蕩蕩開拔出來,心中甚是熱血,已經能想象出,輕松推翻秦軍之后,領功封賞的畫面了。
想到此處,牛二猛不經意笑出了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