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朝男知青看去,男知青的臉上露出一抹緊張,眼中還閃爍著慌亂。
“我知道!”先前唱《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女知青出聲道,車廂里眾人的目光紛紛朝她看去。
“我爸以前在農村工作過,他以前當過公社主任,因為他的關系我在農村待過兩年,知道農村是什么樣的,曉得公社、生產隊并不像宣傳的那么好,公社、生產隊其實滿窮的,糧食年年欠收,隊員們生活得很艱難……”那女知青道。
“但我爸說了,就是因為農村窮,公社、生產隊并不像宣傳得那么好,才需要我們知青下鄉幫助農民老鄉建設,接受貧困挑戰,帶領農民老鄉致富,農村真的很需要我們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
而且我爸說了我們這些年輕人,就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吃些苦,這能很好的磨練自己,我們得走出象牙塔,知道外面的天地,尤其是我國的廣大農村是什么樣的,起碼能知道莊稼是什么樣的,我們吃的大米是怎么種出來的……
不是有句鼓勵知識青年下鄉的標語,叫:走出象牙塔,走進基層,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嗎!
我好些個同學都不知道大米是怎么種出來的,不知道稻谷長什么樣,我覺得他們就該下鄉看看,當當農民,知道大米是怎么種出來的,稻谷長什么樣。你們覺得呢?”郭美琦繼續道,說最后一句時望著眾人微笑。
“說的好!這位女同志說的太好了……你說的很對!你爸也說得很對!就是因為農村窮,農村苦,農民老鄉生活貧苦,才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們建設農村,帶他們致富,我們也可以鍛煉自己,跟農民老鄉學習……
主席不是說了嗎,知識青年很需要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們要拜貧下中農為師。”一個男知青大聲道,站起來鼓起了掌,其他人也跟著鼓起了掌,好幾個一副聽得熱血沸騰的表情。
“就像那位女同志說的,我們天天都在吃飯,吃大米,起碼要去跟農民老鄉學會種米,知道米是怎么種出來的,懂得稻谷是什么樣吧!別一直不知道稻谷長什么樣,這大米是怎么種出來的。”又有一個男知青一邊鼓掌,一邊站起來說道。
不少知青紛紛點頭附和,氣氛非常好。
“其實農村再苦,知青下鄉再難,還能有我們的革命先烈們苦,革命先烈們難,當年革命先烈們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缺吃少喝的,還后有追兵,那才叫真正的苦,真正的難……
革命先烈們一路上死了多少人,可他們放棄了嗎,他們沒有,他們退縮了嗎,他們沒有,仍舊繼續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民族前進、奮斗,拋頭顱灑熱血,這才把我們的國家拯救了,把我們的民族拯救了,讓我們有了今天!
我們要向革命先烈們學習,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難,越苦越難,我們越要迎刃而上,努力幫助農民老鄉建設農村,帶著他們致富發家,這樣才不枉我們千里迢迢,下鄉當知青!”一個戴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男知青站起來說道。
“唐瀚文,你說的特別好,說的特別對!大家給他鼓掌!”郭美琦明顯認識那男知青,而且喜歡他,眼底飛速掠過一抹愛慕,一邊夸贊,一邊鼓起了掌。
其他人立馬鼓掌,不少人夸贊唐瀚文。
宋岑月也拍了兩下手,微微揚了揚唇角。
也不知等到了插隊的地方,天天下地干活,還吃不飽,過得苦哈哈一段時間后,他們是不是還會這么想。
不過他們現在能有這樣的想法,挺好的!
如果等到了插隊的地方,天天下地干活,還吃不飽,過得苦哈哈一段時間后仍能這么想,就更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