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正光五年,北方六鎮起義爆發,關隴一帶的百姓認為擺脫胡人統治的時機已到,便積極起兵響應。
當時掌控北魏朝政大權的權臣爾朱榮派其堂侄爾朱天光、賀拔岳、侯莫陳悅帶兵前往關隴平亂。
可就在他們三人平定關隴叛亂之后不久,權臣爾朱榮便被孝莊帝元子攸所殺,大權盡落入爾朱榮舊部高歡之手,就連爾朱天光也在兩年后被高歡的大將斛斯椿抓獲,送往洛陽跟其他爾朱榮的兄弟子侄一起處斬。
身為關中大行臺的賀拔岳為了對抗高歡,便拉攏了一批武川籍將領和關隴本地的大姓,據關隴之地與高歡分庭抗禮。
可沒過幾年,賀拔岳便被親高歡的侯莫陳悅所殺,他的大將宇文泰收攏其他舊部,繼續據關隴之地跟高歡對抗。
當時宇文泰的實力不僅遠遠比不上高歡,甚至還不如南方的蕭梁。
宇文泰深知自已和一眾將領都是六鎮鮮卑之后,與關隴之地的漢人有著很深的的隔閡。
而自秦漢以來,關隴一帶便是漢人的淵藪之地,要想在關隴之地有所作為,他們就必須進一步得到關隴那些大姓的認可和支持。
于是,宇文泰便創立了府兵制,由十二大將軍和八柱國統之。
這十二大將軍和八柱國手握軍政大權,顯赫一時,他們跟關中的幾大漢人士族通過聯姻等方式結盟到一起,最終便形成了關隴集團。
【注:十二大將軍是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楊堅之父)、豆盧寧、賀蘭祥和王雄。
八柱國是宇文泰、趙貴、元欣、李虎(李淵之祖父)、李弼(李密之曾祖)、于謹、侯莫陳崇和獨孤信。】
關隴集團的形成是鮮卑貴族和漢人世家之間的一次完美融合,使得宇文泰一方實力大增,也為之后北周滅北齊和隋滅陳奠定了基礎。
可關隴集團的存在也對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尤其是他們的子弟還掌控著天下各個軍府的府兵,因此在隋代周之后,楊堅和楊廣父子一直在用各種方式打壓和削弱關隴集團,使得關隴集團實力大不如前,甚至內部也出現了分化,關中六姓韋裴柳薛楊杜就開始以關中士族自居,不再承認自已是關隴集團的一員。
而關隴集團之所以要集體背叛楊廣,轉而去扶持李淵,與其說是對楊廣和大隋的報復,倒不如說是他們的一種自救。
他們希望通過扶持李淵取大隋而代之,重新掌控新王朝的軍政大權,重現關隴集團昔日的輝煌。
可不管關隴貴族有著怎樣雄心壯志,如今關隴集團的衰落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隨著關中士族的競相脫離,現在關隴集團只剩下獨孤氏元氏這些鮮卑貴族之后,而扶風竇氏之所以留在關隴集團,是因為他們同樣是以軍功起家,很難融入韋裴柳薛楊杜這些關中士族,唯有繼續與關隴貴族繼續為伍了。
因此,李世民便想到以竇家為突破口,進而說服整個關隴集團同意和支持他們李家在關中舉行科舉考試,以跟秦昇爭奪天下士人之心。
對于李世民的到來,竇府上下自然是不敢怠慢,身為家主的竇抗雖說沒有親出大門相迎,但還是派自已的長子竇衍出來迎接李世民。
因為母親竇氏的緣故,李世民自幼便與竇家幾個同輩表兄弟玩得很好,此刻見出來迎接自已的人是竇衍,一見面便是好一陣寒暄,之后便跟竇衍兩個人有說有笑走進了竇府。
本來竇衍出門前竇抗特意叮囑過他,要他找機會好好試探一下李世民的來意,好讓他這個家主有所準備。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說話滴水不漏,根本不給竇衍半點試探的機會,以至于竇衍都將李世民領到父親竇抗的書房門口了,依舊還搞不清楚他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