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護兒心中縱有百般不甘,可是君命難違,他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棄自已不知折損多少大隋將士性命才攻下的畢奢城,無奈撤出了遼東。
隋軍一撤,高句麗便立即出爾反爾,拒不對大隋稱臣,讓那些大隋將士的犧牲全都成了一個笑話。
如今再遙看到畢奢城,來護兒難免會回想起那些當年白白戰死在畢奢城下的大隋將士,一時難免觸景傷懷,只覺得自已愧對他們當年的犧牲。
明白了來護兒傷感的緣由,徐世勣當即出言寬慰他道:
“來公不必多想,我們此次遠征高句麗,正是為了施行大將軍的疲敵弱敵之策。
相信用不了幾年時間,便可讓高句麗國力衰退,百姓困頓,再無力再與我大隋抗衡。
到了那時,我大隋可以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滅掉高句麗,以告慰當年那些戰死在遼東的大隋將士的英靈。”
來護兒看著徐世勣,最終緩緩點了點頭,面上的傷感也隨之一掃而空,整個人看起來振作了不少。
只是他見徐世勣談吐不凡,心中不由對他多了幾分好感,便忍不住有些好奇問他道:
“徐將軍,有句話我不知當問不當問,以你的才干,當年若是為大隋效力,恐怕早就功成名就,封侯拜將了,可你為何會落草為寇,跑去投奔瓦崗軍呢?”
說到此處,似乎是怕徐世勣誤會自已的意思,來護兒連忙補充道:
“我并沒有任何看不起瓦崗軍的意思,只是覺得以你的本事,本該有一個更光明的前程。”
徐世勣自然知道來護兒的話并沒有什么惡意,他眺望海面許久,才輕輕嘆了一口氣道:
“我自幼便喜歡鉆研兵書,十七歲那年自認為自已學有所成,便打算去干一番大事業。
可我父親勸我說如今天下未定,勸我再在家中蟄伏幾年,待天下局勢明朗,再擇明主也不遲。
可我那時年少氣盛,根本聽不進我父親的勸告,反而負氣離家出走,之后便意外結識了翟大哥和單二哥,跟著他們一起上了瓦崗,殺富濟貧,鋤強扶弱,快意恩仇,直到之后魏公也上了瓦崗……”
后面的話徐世勣沒有再說下去,因為直到今天,他依舊在為翟讓的死而自責。
有時候他甚至在想,或許他的父親當年是對的,若他待在家中再蟄伏上幾年,好好磨礪磨礪,也不會天真到相信只要勸說翟讓擁立李密為新的瓦崗之主,李密便會放過翟讓一馬……
來護兒見輪到徐世勣變得傷感,便知道他同樣糾結在往事中無法自拔,當即忍不住哈哈一笑道:
“徐將軍方才還勸我不要再多想當年之事,怎么轉眼間自已便深陷其中!”
說到此處,他重重拍了拍徐世勣的肩膀,很是語重心長道:
“正如你所說,過去的事便讓他過去吧,你如今追隨齊國公,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我相信有朝一日,令尊一定會以你為榮的。”
徐世勣怔怔看著來護兒,許久才重重點了點頭道:
“多謝來公指點迷津,他日末將若是真能小有所成,絕不會忘了來公今日之言!”
(注:高句麗的畢奢城就是現在的大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