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我們一直都小瞧了他,他的實力或許遠超我們的想象。”
李世民很難不自嘲,畢竟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李家悔婚,秦昇本應該是他的好妹夫,他的一切實力都能為李家所用。
自從那日在潼關與秦昇訣別之后,他便猜到秦昇將來很有可能會是他們李家最大的敵人,一直不敢小視他,可沒想到卻還是低估了秦昇的真正實力。
王君廓此刻心中又何嘗不是五味雜陳呢。
當初李密派他率一萬兵馬去奪回黎陽倉,他看出瓦崗軍大勢已去,便生出了背棄李密另投明主的想法。
一開始他想過效仿徐世勣他們去投奔秦昇,可又想到了徐世勣、秦瓊、羅士信、程咬金和裴仁基裴行儼父子已經投了秦昇,自已再過去可能就要屈居在他們幾人之下,未必有機會得到秦昇的賞識和重用。
除此之外,在瓦崗時他與他們幾人的關系也很一般,根本就沒有多少交情,因此如果自已跑去投奔秦昇,恐怕他們未必愿意向秦昇引薦自已。
一想到這些,他投奔秦昇的心便淡了,最終經過多方考量,主動派人送信給李世民,有意投效于他。
只因為他在河東一帶為盜的時候,便聽說過李世民禮賢下士,用人不拘一格的名聲。
而李世民也沒有讓他失望,絲毫沒有計較他的過去,反而一再對他委以重用,使得他很快成為李世民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這一切,都讓他感覺自已當初投效李世民是投效對了人。
可經過這段時間的事,他又忍不住懷疑起自已當初的決定到底是不是明智的。
因為他發現盡管李世民對他很是信任和器重,可李淵對他們這些草莽出身的將領并不太信任,只不過是嘴上不說罷了。
本來他以為是李淵對他有什么偏見,可時間久了他才發現李淵甚至連自已的兒子都不夠信任,否則也不會硬生生將八萬兵馬一分為二,分別交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各領一軍。
連他都看得出來,若是李淵不玩這一出兄弟制衡的把戲,恐怕李世民早就攻下了霍邑,一路高歌猛進奪取晉陽,收復整個河東,建立起一道道阻止秦昇染指河東的防線了。
一想到這里,王君廓就忍不住有些懷疑,如果當初他在離開瓦崗之后,沒有跑去投奔李世民,而是學徐世勣跑去投靠了秦昇,他如今的境遇會不會好得多,至少不用再摻和進李家父子的那些糟心事。
可惜,這世上并沒有后悔藥可吃,他終究還得為自已當初的草率決定買單。
就在他還在為以前的事思緒萬千之時,耳邊又傳來了李世民的聲音:
“如果宋金剛實在是不想為我大唐效力,我也可以禮送他和他的兵馬離開河東,只要他愿意原封不動將霍邑交給我們大唐。”
既然李世民將話說到這個份上,王君廓自然不好拒絕,當即重重一抱拳道:
“愿為殿下效力!”
待王君廓告退之后,李世民想了想,又命身邊的親兵去喚唐儉來見自已。
如今晉陽已失,有些事他們大唐也該提前謀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