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隋軍再精銳,也很難抵得住腹背受敵三線作戰的壓力,最終很有可能會因為疲于奔命而一敗涂地。
只是雖說李淵已經下定了出兵增援河東的決心,但在援軍主將的人選上,李淵卻再一次陷入了猶豫。
雖然李世民在信中推薦老將屈突通為援軍主將,但李淵卻不想將援軍交給屈突通。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屈突通是降將,當初是因為兵敗不得已才投降的。
想當初,楊廣在南下江都之前,下旨命屈突通率部隨代王楊侑鎮守長安。
次年李淵就在太原起兵,一路殺向長安。
而屈突通得知李淵要攻打長安,便留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自已則退守關中的門戶潼關,與劉文靜相持數月。
因為形勢艱難,不少人都勸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卻哭著表示自已受天子和代王的厚恩,只能以死報國,聽得
可不久之后,李淵率大軍從其他方向攻下了長安,俘獲了屈突通在長安的家人,并派他府上的一個家僮去勸降屈突通。
可屈突通為了表明自已絕不投降的心志,當眾將家僮殺了。
但因為長安已失,屈突通便命另一名隋將桑顯和鎮守潼關,自已則打算率主力往東去投奔越王楊侗。
只不過他前腳剛走,桑顯和后腳就獻潼關投降了劉文靜。
隨后,劉文靜派竇琮和段志玄率精騎去追擊屈突通,最終在稠桑追上了屈突通。
竇琮派屈突通之子屈突壽去勸降屈突通,可屈突通不僅不降,反而大罵屈突壽說往昔是父子,從今往后就是仇敵了,并命身邊的將士對屈突壽放箭。
此時已經投降的桑顯和見說不動屈突通,便勸屈突通身旁的其他將士說京城陷落,你們的家人都在關西,為什么還要跟著屈突通往東去呢。
這些將士聽了桑顯和的話,一個個瞬間斗志全無,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投降了。
屈突通見狀自知大勢已去,只能下馬對著東南方向(即江都城所在方向)拜了三拜,才向竇琮和段志玄投降。
李淵聽說了此事,雖說嘴上大贊他是忠臣,但心中卻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畢竟屈突通是因為兵敗不得不投降,誰都不知道他將來會不會找機會重新回到隋朝那邊。
正是因為骨子里對屈突通這種降將的不信任,李淵更不會考慮讓他做援軍的主帥了,否則一旦屈突通懷有二心,則大唐危矣。
可若是不讓屈突通做這個援軍主將,李淵一時之間又不知道派何人為好。
因為這個人不僅要對自已對大唐忠心耿耿,領兵打仗的本事還不能比屈突通差,否則自已不好跟次子李世民交代。
就在李淵心中百般糾結之時,一名侍衛匆匆走進御書房,稟報說尚書左仆射裴寂宮外求見。
聽到是裴寂,李淵不由微微一怔。
因為裴寂此時應該在太子李建成軍中,怎么會突然就回到長安城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