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為了改變關隴貴族控制著天下大量鷹揚府的局面,他不僅另起爐灶創建了驍果軍,還三次從各地鷹揚府中征調了大量府兵前往遼東與高句麗作戰。
可各地府兵為了不去遼東送死,不是競相逃亡就是干脆落草為寇,最終導致了十二衛和府兵制的崩潰。
隨著大業十四年驍果軍的叛變和逃亡,楊廣身邊除了直屬御前的三千侍衛和給使,以及跟隨他北歸東都的一萬多江淮士卒外,便再無一兵一卒可以調用。
回到東都之后楊廣不是沒想過大量招兵買馬重新充實十二衛,只是當初瓦崗軍曾經攻下洛陽周圍的興洛倉、回洛倉和黎陽倉,用倉內的糧食從中原招募到了三四十萬的兵馬,這些人在瓦崗敗亡之后大多作鳥獸散,回自已老家務農去了。
如果朝廷在中原大量招兵買馬,很容易招募到這些瓦崗余孽,楊廣自然不會容許這些人混入十二衛之中,從而埋下不小的隱患。
可若是從遠一些的河北和江淮招募新兵,又讓楊廣不自覺回想起了當初驍果軍就是因為思鄉情切,從而生出了背叛他的心思,最終在宇文兄弟和司馬德堪等人的攛掇下,發動了江都之變,險些害要了他這個皇帝的命。
有了驍果軍的前車之鑒,楊廣也只能斷了派人去河北和江淮招募新兵的想法。
因為種種顧慮,回到江都快一年時間了,他這個皇帝直接掌控的兵馬并沒有增加一兵一卒,依舊還是三千侍衛加上一萬多江淮士卒。
如今這三千侍衛還要守衛宮禁,這一萬多江淮士卒也要守衛京畿,根本不可能派去增援河東戰場。
因此,當河東戰事一觸即發之時,朝廷竟沒有一兵一卒可以派去增援河東。
楊廣沒有辦法,只能在正月初一就派人將裴世矩等三人宣進宮,想看看他們三人有沒有什么辦法。
只不過當裴世矩等三人聽到楊廣有意往河東增兵,一個個都不由面露為難之色。
畢竟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他們三個又不會撒豆成兵的妖法,總不能憑空變出幾萬援兵出來吧。
楊廣看在眼里,雖然知道他們的難處,但神情還是有些不悅道:
“你們三位皆是朕最信任的肱骨重臣,難道三個人都就想不出一個增援河東的法子嗎?
朕記得堯君素在蒲州不是還有一萬多兵馬嗎?讓他分出幾千兵馬去增援秦昇如何?”
之前盧楚等六人因罪下獄,洛陽朝廷出現了不少空缺,裴世矩便在江都向楊廣舉薦了堯君素入朝為官,輔佐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
楊廣也有感于堯君素對自已和大隋的忠義,封他做了黃門侍郎,前往東都輔佐越王楊侗。
只是堯君素前腳剛離開蒲州,李淵便派自已的女婿趙慈景率軍來攻打蒲州,差點就攻下了蒲州。
好在堯君素聽到蒲州告急半路折返回來,最終與留守蒲州的部將王行本里應外合殺退了唐軍,唐軍主將趙慈景更是死在了亂軍之中。
經此一役后,堯君素便以黃門侍郎的身份繼續留守蒲州,如一根楔子一般死死釘在了河東,阻斷了李淵的東進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