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潼關。
自從被任命為潼關的守將之后,淮南王李神通已經一連多日沒有睡一個好覺了。
他雖然能力平庸,但為將者起碼的眼界還是有的,自然能看出如今的形勢對他們大唐有多不利。
尤其是他的堂兄李淵打著南巡的旗號躲去了巴蜀,分明是在告訴其他人,他并沒有信心能守住關中。
堂堂大唐皇帝尚且如此悲觀,更不用說李神通這個淮南王了。
隋軍遲早是要打過來的,到時候光憑潼關這區區兩萬守軍,如何抵擋得住隋軍的十幾萬兵馬。
他也知道堂兄李淵為什么要派他來鎮守潼關這個關中第一門戶,并不是因為他能力有多出眾,而是因為他作為大唐的宗室,是絕無可能背叛大唐投降秦昇的。
可打不過又不投降他還能如何呢?
要么棄關而逃,要么壯烈殉國,要么再次做隋軍的階下囚。
如果棄關而逃,他就是關中失守的最大罪人,哪怕他是當今天子的堂弟,恐怕也是難逃一死。
如果壯烈殉國,他又沒有那份勇氣。
如果是再次做隋軍的階下囚,一想到自己之前曾經被程咬金俘虜的經歷,李神通便忍不住連連搖頭,不管怎么說,同樣的事他可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打又打不過,降又不能降,跑也不敢跑,死又很怕死,做俘虜又不愿做俘虜,這就是李神通一連多日都不能睡好覺的原因。
就在李神通為自己和潼關的命運一天天擔憂之時,一名親兵匆匆來稟報,說左驍衛大將軍、宋國公宋金剛求見。
聽到是宋金剛求見,李神通不由微微一怔。
因為他記得清清楚楚,堂兄李淵在離開關中南巡巴蜀之時,可是派宋金剛去鎮守蒲津關。
雖說蒲津關和潼關相距并不太遠,可宋金剛無緣無故跑來潼關見自己作甚。
可不管怎么說,宋金剛都是他的女婿,李神通沒有理由不見他,便只能吩咐親兵去將人領來見自己。
很快,宋金剛就被李神通的親兵領到了書房,只是他面色很是凝重,似乎是出了什么大事。
李神通見狀也不免有些奇怪,連忙問宋金剛是不是蒲津關那邊出了什么事。
可宋金剛卻看了一眼他周圍的親兵,低聲對他道:
“岳父大人,此事事關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否讓他們先退下。”
李神通雖然心中越發奇怪,但也不信宋金剛這個女婿會對自己這個老丈人怎么樣,便揮了揮手,示意書房內的親兵都出去。
待這些親兵都退下之后,宋金剛才從懷中摸出一封書信遞給李神通,面色越發凝重道:
“岳父大人,你先看看這封信。”
李神通懷著滿腹狐疑接過信,打開一看,頓時驚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久久說不出一個字。
信是他的好侄子齊王李元吉寫給宋金剛的,上面說自己父皇棄宗廟和關中臣民于不顧,引得天怒人怨,已經不適合再做大唐天子。
他作為嫡子,理應承擔起匡扶大唐,重整河山的重任。
因此,他已經決定尊李淵為太上皇,自己在長安登基稱帝,希望宋金剛可以支持自己。
作為回報,他登基之后將封宋金剛為十二衛大將軍,統領大唐兵馬,進爵宋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