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切了一小塊肥皂,在衣服上輕輕抹了幾下,用手來回揉搓,再在清水里一浸,那污漬便去的無影無蹤了。
經常洗衣服的顧招娣跟劉氏目瞪口呆:“這肥皂好神奇,咋輕輕揉幾下就洗干凈了!”
“用豬油來洗油污,這誰能想得到呢!”顧得地拿起小本子刷刷記著步驟。
遇到記不清的地方,還找顧洲遠提問。
“這肥皂比起澡豆去污能力更強,咱們這里的澡豆賣多少錢一顆?”顧洲遠擦一把汗,拉來一個凳子坐下。
他不清楚這世界的澡豆是什么價錢,但肯定不會便宜。
《世說新語》中載有一則關于澡豆的笑話:“王敦初尚主,如廁……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王敦士族出身,又是朝中駙馬,卻將澡豆誤認為干飯,以致遭到婢女嘲笑,可見在魏晉南北朝時,澡豆還屬稀罕之物。
唐代時,澡豆已成為貴族家中必備的美容洗浴用品,男女皆用。
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曾言:“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詳細記載了澡豆的制作方法:
先將豬胰臟的血污清洗干凈,再將上面的脂肪和經絡全部去除掉,并將其研磨成糊狀。
研磨過程中磨得越細成品就越好用,然后加入豆粉、香料等,進行均勻的混合。
最后用手捏成一定的形狀,經過自然晾曬使其干燥,便做成了澡豆。
一頭豬身上只有一副胰腺,這就說明澡豆的原材料供應嚴重受限,里面還要加上各種香料。
香料的配方不一樣,澡豆的價格也不一樣,但總歸不會便宜便是了。
顧招娣姐弟三人一臉茫然,他們長這么大,連縣城都沒去過幾回,村里也沒人買過澡豆,他們自然是不知道澡豆的價錢的。
劉氏到底年歲這么大了,正所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她倒是聽說過澡豆的事情。
“我聽人講起過,最便宜的澡豆要5錢銀子一顆,那些有錢人人家動輒買上上百顆在家中備著。”劉氏將自己的聽聞講出來。
“5錢一顆!還是最便宜的!一買就是100顆!”四蛋連連驚嘆。
只聽阿娘劉氏繼續道:“那澡豆用起來損耗極快,洗一次澡都要用上好幾顆。”
顧招娣暗暗咋舌:“洗一次澡用掉二三兩銀子,這也太奢侈了些。”
“這還是最便宜的澡豆,還有那些更貴的,說是加了麝香還是啥的好香料,那種澡豆都賣到5兩銀子一顆,就這么一點點大。”
劉氏說著,用食指拇指圈一個圈比劃給眾人看。
“那么貴的東西有人花錢買嗎?一顆都夠咱們村里人一家子好長好長時間的伙食了。”顧得地訥訥出聲道。
“都是官老爺家的夫人小姐在用,平頭百姓,哪用得起這些。”劉氏唏噓道。
顧洲遠卻是覺得這一切都是無比正常,上層人士的奢靡生活是底層人民根本想象不到的。
顧洲遠拿起刀子切下一塊肥皂,大小跟前世的常見的肥皂差不多。
“這一塊肥皂,我也準備賣5錢銀子!”顧洲遠開口道。
屋里幾人全都呆住了,這罐子里的豬油大概有個六七斤,成本也就是一百多文錢。
里面還添加了的鹽水,這世界的官鹽一斤50文錢,(北宋熙寧年間,一斤官鹽的價格大概是四十七錢左右),這樣算下來成本最多200文錢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