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要在規定時間內到官府辦理相關手續,繳納契稅。
官府對契約進行審核、蓋章,使之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紅契”。
同時,完成錢糧過割,將土地所承擔的賦稅等義務從賣方名下轉移到買方名下。
顧洲遠點點頭:“那荒地多少銀子一畝?”
“這荒廢的田地可不是荒地,是那些閑置的良田。”顧老爺子哈哈笑道。
“咱大同村外圍那一大圈全是荒地,荒地根本就沒人要的。”
這個大孫子做買賣倒是一流,可從小長在農村,咋就連這些基本常識都不知曉?
荒地是那種從未種植過莊稼的地,里面全是石子樹根啥的,種莊稼很難有什么收成。
那些拋荒的地則不一樣,只要把草除一除,稍微養上一季,那就是良田。
這世界生產力低下,有能力的人大量兼并土地,雇傭佃農來幫忙種地。
也有人無力繳納田賦,而將田地售賣。
大乾實行的是“初稅畝”,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須按畝繳納土地稅。
相比于人頭稅,按田產收稅是較為公平的。
土地多意味著產出和收益可能更多,讓占有更多土地資源的人承擔更多稅負,符合量能課稅原則。
可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促使土地所有者更高效地使用土地,避免土地閑置浪費。
但是這樣也有壞處,百姓為了減少田稅,只愿意種植產出高的肥田,對開墾荒地意愿極低。
畢竟開墾出來的田,官府只要登記在冊,你就要按面積交稅。
而且遇到荒年,他們往往會選擇賣掉田地。
甚至有些人寧愿租佃大地主家的田地,也不愿意承擔沉重的賦稅。
“你要買的話,大概是在900文一畝,村子外圍的荒地沒人問過,估計2、300文錢一畝吧。”
“但是要自己開荒,完事之后村里會丈量好田地的畝數,上報官府,下一年就要交田賦的。”
顧老爺子詳細解釋道。
“900文一畝,這倒是不貴,100畝地也不過90兩銀子。”顧洲遠沉吟道。
有他這個掛逼在,大同村以后絕對會成為整個大乾最牛逼的村子,這點他從不懷疑。
上一世的經驗告訴他,囤地要趁早。
先把地圈起來,以后才能按照他的規劃來建設大同村。
聽到他這話,顧家眾人全都嘴角微抽。
你知道90兩銀子對村里人來說是多大一筆錢財嗎?
顧老太太掌管顧家老宅財政大權,在顧洲遠覺醒之前,這么多年下來,攏共也只攢了十兩多銀子!
這還是家里壯勞力多,沒什么大的開銷的情況下攢的。
這在村子里就已經算是不錯的家庭條件了。
村子里一貧如洗甚至入不敷出的人家絕不是少數。
但是轉念一想,這些他們認為的巨款,對顧洲遠來說……
還真的“也不過”是90兩銀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