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捕頭嗤笑一聲道:“良民?哪家良民出門會帶著十幾二十把刀子?還有那三匹馬,應該是你們在路上劫來的吧?”
顧洲遠恍然,原來是因為這個啊。
看樣子是把他們當做攔路搶劫的山匪了。
事實也是如此,顧洲遠他們把馬寄托在這戶村民家,臨走的時候,并沒有把馬背上用衣服裹起來的刀劍帶走。
那戶人家收了他們幾十文錢的工錢,總覺得這錢整掙的太容易了些。
喂飽了馬匹之后,尋思著幫東家把馬匹刷一刷吧。
他把馬背上的幾個包袱卸到地上,感覺里面叮叮當當的,從外面的輪廓看,好像是柴刀之類的鐵器。
好奇心驅使下,他打開了其中一個包袱。
這一看,可了不得了!
里面竟全是些長刀短刀之類的武器。
再一看手邊的包袱哪里是包袱?分明是幾件衣裳。
上面還有著斑斑血跡!
這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這伙人是專門打家劫舍的山匪。
雖然他不知道這些山匪為啥會把馬匹武器寄放在他家里。
他跑去問了村長,村長到底比他見識多,想了一會兒,村長就知道了:
這伙人可能是剛干過一筆大買賣,撤退的途中怕目標太大,就把東西先寄放在別處,輕車簡行的好跑路。
再一個可能就是,土匪們也盯上了他們這個村子了,武器先放在這里,等過幾日就會有一大幫土匪來村子里打家劫舍!
就跟說書先生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道理。
這村子一共500多口人,鬧饑荒餓死了一部分,病死了一部分,還有一些人耐不住餓,跑別處去逃荒了。
留在村子里的也就還有100多人,還大多是老弱病殘跑不動的。
這要是有土匪上門,那真的就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們留了。
村長立刻就帶人到縣衙去報官了。
白鶴縣縣令是個昏聵的,基本不問這些事情。
他連面都沒露,反倒是縣衙里的捕頭自告奮勇,帶上一眾衙差前來剿匪。
并不是他嫉惡如仇,想要為民除害,而是他看到這一趟有油水可撈。
三匹大馬,還有那么多鐵器,起碼能換好幾百兩銀子。
他們原打算過來把馬匹鐵器拉走,至于剿匪,愛誰誰!
沒想到就是那么寸,他們剛把東西收拾好,出了院門,就聽守在村口的村民來報,說是之前那些土匪來了!
短暫的慌亂之后,他們很快就鎮定下來了。
原因是村民說,來的還是之前的三個人。
三個人!他們這邊有20個衙差。
這簡直就是送到手上的功勞啊。
況且又來了三匹馬,那也是白花花的銀子!
這便有了后來的這一幕。
顧洲遠神情很是放松,他拍了拍一旁舉著大錘躍躍欲試的熊二道:“把別舉著你那錘子了,他們是衙差,不是土匪!”
秦三娘有點想哭,要是土匪那還好說,被這么多官差給圍著,她一個土匪表示心里很慌啊。
“那個大個子,把你手里的兇器給放下來!”捕頭用刀指著熊二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