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路程比去縣城更近,在這里擺攤更方便安全不說,他們還可以選擇直接賣給爵爺家的鋪子。
這樣他們便沒了后顧之憂,根本不會發生白跑了一趟賣不出貨的情況。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愿意自己擺攤賣貨,這樣能多要些價錢。
對村民自發辦了個大同集市這事兒,顧洲遠的態度是很支持的。
在他封地范圍辦集市,他也沒有收取任何的攤位費。
反倒是讓“村委辦事處”的人給商戶們提供些熱水。
大同集市每逢“三”、“八”開集,今天是臘月十八,又是年根底下,所以這個集比往日要熱鬧不少。
汪白皮跟大兒子汪大歡一起推著木板車,把家里打的一些小桌小板凳拉到這里來賣。
他們是隔壁汪家屯的,村里的木匠一般少有出來擺攤的,都是村民們上門定制些家具農具。
生意都是被動的,大同村集市搞起來后,他們淡季也可以在家做些小家具,等到逢集的時候來賣,算是為家里增添了些收入。
最關鍵的是,不用苦等生意上門,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反正最后有顧爵爺家的鋪子兜底,最后都能賣出去。
“爹,下回能不能讓大慶也跟著一起?路上跟我換換手推車也行啊,這一路過來好懸沒把我給累死!”汪大歡一邊解推車上的繩子,一邊抱怨道。
這里雖然比去城里近好多,但是起個大早推著一車東西走山路,確實也是累夠嗆。
王白皮冷哼一聲:“年紀輕輕的這一點苦頭都吃不了,想當年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給人家送貨,都是挑著擔兒翻山越嶺,也沒怨天怨地的!”
“爺爺,二叔在家里啥活兒也干不好,讓他跟您來賣貨,我爹留在家里做家具,這樣不是更好嗎?”
說話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長得還算周正,只不過皮膚有些黝黑。
不過農村里的女子,大多都不怎么白就是了。
這姑娘名叫汪小菊,正是上回顧洲遠三嬸汪氏的堂侄女。
那一回汪氏說媒想要介紹給二柱的所謂娘家侄女,便是她了。
最近幾回大同村逢集,她都會跟著爺爺爹爹他們一起來趕集。
賣些山上采的草藥山貨貼補家用。
其實這些草藥山貨都不值幾個錢,但反正離得近,要是到城里根本就沒人愿意去買。
到大同村顧爵爺這邊還能換幾文錢,有時候在山上運氣好,來一趟集市,甚至能賣上二三十文錢。
這已經讓她異常的滿足了。
托顧爵爺的福,現在她上山找山貨,家里人也不會罵她躲懶了。
其實她來大同村趕集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家里人讓她多到大同村走動。
先混個臉熟,將來說不準能有機會能嫁到大同村來呢!
要知道大同村現在可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地方。
不知有多少女子想嫁到這里來。
能在大同村定居,就意味著能吃飽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