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走路很快,張盟穿著皮鞋,平時又缺乏鍛煉,跟的很吃力,沒多久便氣喘吁吁。
趙宇見狀,便找了個陰涼地,兩人席地而坐。
“那戶人家姓鄒,戶主叫鄒振業。他說那棟二層小樓是祖上傳下來的祖居,乾隆年間蓋的,已經兩百多年了。
鄒振業說他的祖居是文物,不能拆!可市文物局不認可,就僵在那里了。”
張盟和鄒振業打過幾次交道,熟知內情。
“那你覺得呢?”
“我查了地方志,這棟房子的確始建于乾隆年間,但就是一處普通的民居,文物價值不是很大。能不能被鑒定為文物,就看市文物局的意見了。
但市里要重點打造高新產業園區,這塊地勢在必拆。我認為,文物局是不會將其鑒定為為文物的。”
gdp和官員的政績掛鉤,一切都要給經濟發展讓路,張盟的分析很有道理。
“吃完飯,我們一起去看看!”
趙宇沒有立即表態,他要實地查看、
兩人聊得很投機,不經意間,太陽已經升起老高。
張盟帶著趙宇,來到一處粥鋪。
“趙主任,這里的粥不錯,我請你。”
趙宇急忙擺擺手,“你是我的兵,怎么能讓你請客,我來!”
粥鋪開在離拆遷辦不遠的地方,人來人往,生意很好。
趙宇要了兩碗白粥,外加雞蛋和油條。
“老板,生意不錯啊。”
趁著打粥的功夫,趙宇笑著說道。
老板一邊忙著炸油條,一邊嘆氣,“小本生意,風吹日曬的,就為混口飯吃。”
“你不知道,沒拆之前,老板有五間鋪面,比這路邊攤掙得多多了。”一個老者提著剛買的油條,唏噓感嘆。
一石激起千層浪!
老者說完,吃粥的人竟然紛紛吐槽。
“人家大城市是越拆越富,我們是越拆越窮。”
“可不是嘛,還建房遲遲不開工,租房子得租到猴年馬月了。”
“租房子也是我們自己出錢,這幫官老爺只會打白條!”
“拆遷款都進了他們的腰包,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
一說起拆遷,老百姓個個群情激奮,咬牙切齒。
趙宇扭頭看向張盟,張盟也是滿臉無奈。
“趙主任,市里招商不善,引不來資金。市政府墊支的那點拆遷款,杯水車薪!”
趙宇這才明白,北城拆遷指揮部就是個徹徹底底的爛攤子,隨時會崩盤。
怪不得郝大明笑得那么開心,原來趙宇是掉到了火坑里。
趙宇心情沉重,早餐吃的索然無味。
指揮部八點半上班,王全發和兩個副主任大概昨晚玩嗨了,趙宇等到九點,也沒見人影。
趙宇等不及了,決定帶著張盟,到那棟孤零零的小樓一探究竟。
小樓四周被挖空,一道壕溝將小樓死死圍住。
壕溝有兩米多深,溝里到處都是四周流過來的積水,黑臭難聞。
二層的古樓,經典的木質結構。
飛檐青瓦,青灰的墻面,屋檐上雕刻著各種吉祥動物,古色古香。
只是年久失修,墻皮已經斑駁,大塊地脫落,看起來搖搖欲墜。
一個身著t恤的高瘦中年男子站在二樓的欄桿旁,虎視眈眈。
t恤又臟又破,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