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三輪你覺得約會最重要的是什么”
“氣氛”
“對了一半,最重要的是轉場,轉場3次以上,5次以內,保持這個頻率是關鍵。
特別是前田這種喜歡大胡子搞笑藝人還有摔跤的女孩,新奇感,異常感,更容易讓她們動心。
不透露日程的安排,每一次轉場都有新體驗。
讓她享受被你牽著鼻子走的感覺,陌生環境下的無助感和期待感同時發生,你就是她的安全感加驚喜感的化身。”
二見望著淺間,說道
“是吊橋效應對嗎。”
淺間給二見點了一個贊,二見美滋滋的回了一個笑容。
吃到狗糧的三輪感覺自己和前田的戀情確實談不上什么進展,梳理了一下轉場理論之后,陷入了沉思。
“大老師,拉著女孩子去那么多她說不定不感興趣的地方,會不會太不禮貌了”
淺間搖搖頭,
“有句話比較適合你去對前田說莪們可以花一天時間,去做那些我們從沒做過的事。”
看著三輪還有些猶豫,淺間讓二見拖出一個白板。
淺間拿著筆在上面寫了幾個詞。
“富蘭克林效應,你聽說過嗎”
三輪看著淺間用馬克筆指著的幾個字,搖著頭。
“富蘭克林效應是回答你剛剛覺得是不是太不禮貌的問題。
富蘭克林的社交生涯中提過一個經驗相比于那些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更愿意再次幫助你。”
“會這樣嗎”
三輪表示自己不太理解。
“你是對一個你欠過錢的人有安全感,還是一個借過你錢的人有安全感”
淺間把早上聽到的一個新聞講給了三輪大輔聽。
“確實,如果是借我錢的人,我覺得他對我有虧欠,應該不會傷害我。”
“你幫助那個人越多次,你對他的在意程度和信任感就會越來越深,這個甚至有點沉沒成本的意味,雖然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
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也提過這個現象
我們并不會因為別人對我們好愛上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好而愛上他們。
說的就是富蘭克林效應,這世上有那么多鍥而不舍的戀愛舔狗,也是這個原因。”
二見聽了列夫托爾斯泰的話眼前一亮二見,你又找到了一條捷徑
三輪用食指推了推新配的無框眼鏡,不認可道
“我覺得不一定啊她會不會覺得我是個麻煩的家伙呢”
淺間敲了敲白板,指向白板上的其他詞
“這個就需要組合拳了。
皮克馬利翁效應,是你現在第一件就要去做的事情。可麗餅當做感謝太浪費了,你需要通過感謝這個動作,不斷加深對她的暗示。”
“是再送前田同學一份禮物嗎”
“不僅僅是送禮物,而是感情充沛的感謝。”
“靜水君,皮克馬利翁是那個雕了一個少女變成活生生的愛人的皮克馬利翁嗎”
“是的,這個效應分兩層來理解,第一層是注意力的投射會促成結果,就像這個典故想讓雕塑變成真人,夢想就成真了。
第二層是,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三輪你越夸前田同學善解人意、喜歡包容你、愿意幫助你,她慢慢也會因為這份成就感,繼續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