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持續舉辦196屆的英和文化祭,進入了第二日。
淺間一大早拉著波奇跑步,雖然他們起床的時間,還是趕不上東京的拂曉。
太陽出現的太早,仿佛東京的社畜一樣,自覺延長了自己的出勤時間。
大概這也是村上會在9點前睡,4點左右起床跑步的原因吧。
總之,和跑步上癮者村上見了一面,淺間跑步的欲望提高了。他不再是為了提高體力值或者技能,而是真正沉浸在跑步的時間里。
梭羅曾說,你窮極一生不曾尋見的東西,有一天會在腳下發現。
雖然他說的是散步,但所見在腳下的哲學意味,淺間很喜歡,和86年西游記的片尾曲歌詞一樣讓人喜歡。
淺間收回了喜歡運動的人,都是抖的武斷暴論。
對于那些喜歡跑步的人,落在地面上的每一個腳步,都比任何一句哲學雞湯來的有分量。
因為跑步就是跑步,沒必要賦予什么磨礪、自由、堅持、超越的意義,只有自戀的人,才會把目標當過程。
但是,淺間和村上不一樣。
他跑步并不能真正放空,身體在移動時,大腦隨著步頻慢慢放空后,又被淺間裝進了更多的東西。
淺間的放空,為的是更好的思考。
他今天沒有帶耳機,沒有聽音樂或電臺,或是一段訪談。
跑完三圈后,淺間在大腦里已經復習完了這個學期自己一直以來自學的非理性哲學。
克爾凱郭爾、叔本華、海德格爾、薩特、加繆、羅素、維特根斯坦、舍勒、胡塞爾、索緒爾、拉康、福柯、德里達、喬姆斯基、鮑德里亞等等人名、著作、核心觀念、理論框架在大腦里翻騰。
同時,他總有一種,知道的越多,就知道的越少的感覺。
以前只知道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馬爾庫塞、哈貝馬斯,后面才知道,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aaa馬克思主義同樣影響巨大,引出巴丟、朗西埃、齊澤克、阿甘本等人。
而了解這些人,又了解到布爾迪厄、科萊蒂、梅洛龐蒂、利奧塔、羅蒂等更多人的名字和著作出現。
光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部分,其量就足以讓喜歡蜻蜓點水涉獵的淺間有些望而生畏。
只看書目和簡介,或單純聽其他學者的評價,而不是自己仔細研讀這些人的這些書,顯然是傲慢且不負責的。
跑完第五圈,接近10公里的里程,淺間的大腦里依然亂糟糟的。
近現代哲學家以及其他學科的互相交叉影響關系太復雜,顯然自己的自學能力不怎么樣,不能將所有內容融會貫通。
淺間唯一的收獲,不是深度,而是橫向的觸類旁通。
現代藝術的發展,與哲學思潮同時代相對應的文化運動,淺間都能看到非理性哲學的影子。
任何學問的發展,都如一條河流,能夠向上回溯。
時尚設計、音樂、文學、哲學理論,都是在反叛的過程中推成出新,但如果沒有反對的對象,創新便無從談起。這種文化的延續性,讓淺間對時間產生了敬畏。
自己對影之實力者的向往,何嘗不是對各類英雄主義的反叛。
大多數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似乎給一兩個理由,就能愛上一段時間。但是,大多數人對于自己討厭什么,卻清晰得很。
從本能討厭的事情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然不靠譜。
討厭肉粽子的人不一定喜歡蘸糖白米粽子。
討厭吃香蕉的人也不會立刻找到適合自己的水果。
也有明明討厭吃魚、螃蟹、貽貝等海鮮,卻喜歡吃龍蝦的人。
但對于身旁的波奇,淺間只能說感觀復雜。
喜歡
討厭
這兩個詞用在她身上仿佛都不合適。
舞蹈和運動能力都很好,卻總擺出一副想待在家里長蘑菇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