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羨慕你們這種可以持續創造趣味性的關系。”
“拉倒吧。不相信愛情的你,卻讓我相信愛情,你該不會只是想看戲吧?”
“我從來沒讓你相信愛情,我是讓你相信自己。”
“得得得。這件事我再捋捋。謝啦大老師,有你當垃圾桶,我舒服多了。”
“能不能把垃圾桶換成樹洞。”
“公園里有些樹洞就是垃圾桶啊。”
淺間直接掛上電話。
和駒場聊天,也不總是這樣。
能給兒子提供一點情緒價值,也不錯。
淺間自己又回顧了一下駒場說的幾件事。
醍醐書屋大股東的事,和老爸老媽他們解釋為幫光頭校長解決問題,短期的名譽股東,不擔法人責任,也沒得工資領。
未婚夫什么的,統一解釋為他目前受到了近衛千代的誹謗。
一條、二條、鷹司和藤原家投資的事,淺間也弄清楚了。
一條家把醍醐書屋外面的20%散股全部收了,并注資了20億,權益人名字掛在了一條真澄頭上。所以,i桑目前是個人持股的第二大股東。屬于直接明牌的打法。
二條、鷹司和藤原都是權益性的現金投資,藤原家投了60億,鷹司家投了30億,二條家投了5億。
另外,御行院家投了10億,不死川家投了2億,還有各種各樣的投資方,被近衛家篩選,攏共投了5億。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這件事的是近衛琢磨的秘書近衛如宰。
近衛千代現在應該很挫敗吧?
做事她能上,但做局,她現在并不能代表近衛家。
淺間也看得一頭霧水,等他看完融資架構搭建報告,進而看到書屋未來投資布局方向時,居然看到了他當時方案的一個小建議——
每個書店都是該區域的文化意見領袖,這個區域應該在什么餐廳吃飯、買哪家設計師的衣服、用什么、看什么、關心什么,都能在書店看到發布。而書店相關的社群app,功能方面,供一小部分人用,內容方面,供所有人看、評論、分享。
這有些類似于賣輪胎的米其林——有錢人開車去哪兒吃飯,被米其林拿捏住了很長一段時間。
只能說,近衛家的閑錢真的多,為自己在ppt上的一小段話搞出了100多億的融資。
但整體來說,書店做生活方式社群,比做生活方式商品/空間要難得多,因為是搭建平臺,平臺則需要大量的信任投票。
本質上,醍醐書屋賣的不是書,是上位者的信用,還有上進者想要的門票。但進門后,能不能拿到他們想要的,就只能各憑本事了。
果然,[五攝帝師]的謠言只是前奏。
“我更看重你的精神能量,而擁有這份能量的人,無論如何,都會躬身入局。”
近衛琢磨的話猶在耳邊。
這是近衛琢磨請他[躬身入局]的方式么?
不,他不會打工的。
他的這一套,和不死川主導改造書店空間,打造[人民的書店/時代的書店/聽得見角落聲音的書店]這一目標有悖。上位者的餐桌上,連人性都沒有,更不具備人民性。
想到晚上不死川還興致勃勃地和他分享公益活動見聞,分享她給福利院的大家買了那些紀念品,分享她在歐洲之旅中寫了一半的2首歌,分享她已經和一條、鳳凰院、藤原建立了親密的盟友關系,哪怕醍醐書屋沒有進展,她的公益商品,依然有露臉的機會.
她寫的歌很好聽。她寫歌就像寫隨筆。聽完一首歌,看完一本書,逛完一次展,見完一個人,都會成為她歌詞與旋律的靈感。
而這兩首歌,有他初聽約翰·列儂的《imagine》,邁克爾·杰克遜的《wearetheworld》的感懷。
有堅定夢想的人,路會出現在她們的腳下,而淺間,絕不愿意當她們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