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維也納,比往日八月的維也納要熱上10度。
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共識。
經歷過東京那不講道理的,濕度很高的酷熱,維也納的熱似乎還能接受。
沿著大道吹拂的風,還有連綿不絕的音樂,也是維也納消暑的妙處。
這座城市像一個開放式的音像店。
剛經過維爾瓦第的《四季》,接著又聽到《玫瑰人生》。前腳是四把小提琴合奏莫扎特,后腳又變成四把吉他齊彈《加州旅館》。
不算【豐聰耳】所聽到的那些更遠的演奏,淺間像沒耐心的顧客,半小時一口氣切了30多首曲子。
音樂不僅能解暑,也讓腳步變得輕快起來。東歐吟游詩人能加buff看來不是傳說。
抵達美景宮,他們只花了28分鐘。
今天是天氣較熱,又是周一,果然,門口排隊的人不算太多。
除了淺間租了一個中文解說器,其他人都老實租的日語版。當然,藤原還租了一個日裔的解說員。
“淺間淺間中文很好么?”
“還行。”
“大老師真的是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呢。”
鳳凰院感慨著。
隨著解說員的引導,幾人很快在上美景宮見到了古斯特夫·克林姆特的《吻》《朱迪斯》還有其他一共24幅作品。
站在《吻》這幅畫面前,本來覺得很浪漫的二見和間島,都想起了藤原版本的解說。愛情關系里,女人雖然是享受者,但也是弱勢的,渺小的一方。
“難道這個男人的吻里面,真的不含愛么?”
間島問道。
“愛也許被隱去了,不都說傳統男人的愛,和山一樣安靜么。無聲的愛也是一種愛的表達,加上這大塊的金色,又仿佛將愛鍍了一層金,變成永恒。大家都把這幅畫當做浪漫和愛的象征來欣賞呢。”
解說員笑道。
鳳凰院吃驚于解說員對于這幅畫了解程度之低。
“這幅畫中雖然兩人都滿足了欲望,但沒有愛。這畫里充斥著屬于男人的主宰、力量、性,以及女人的美麗、柔軟、沉溺和附庸等標簽,這是克林姆特以他的藝術家及其長期伴侶埃米莉·弗洛格為象征,創作的一副不畫一點露骨部位,卻洋溢著傳統道德不容的性和暴力元素的作品。
這幅畫是一生擁有無數戀人的他,對自己無情地愛著女人的一種自嘲;這幅畫也是他用來回擊批判,解構傳統的,對[愛與性主題]的詮釋。”
淺間點頭道,
“確實,藤原前部長的立場是正確的。這個吻和美國二戰結束后,水兵與護士的《勝利之吻》這個攝影作品不同,《吻》的男性姿勢是扭曲且暴力的,整幅畫充滿著不平等。但這畫里還存在著愛,源自這位閉眼女子的陶醉的愛。
現代愛情的平等觀,隨著看這幅畫聯想到的[誰會愛誰多一點]這個主題一起誕生。”
像這樣,淺間、鳳凰院、間島、二見、藤原接連參與了每一幅畫的討論。
對于那位日裔解說員來說,這段遭受酷刑般的經歷,可以放進人生十大黑歷史里。
淺間上完洗手間,發現女孩子們用別樣的眼光看著他。
“怎么了?”
“靜水君這段時期這么喜歡看美術館,是為了佐佐木老師么?”
“為了下學期當佐佐木老師的助教,天天和她待在一起?”
啊?(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