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流經10個國家的多瑙河,狹長的多瑙島將多瑙河一分為二。
河道沿線都是像小碼頭一樣突入河心的,帶著下水扶梯的水上平臺。平臺有木質的,有塑料桶拼成的,甚至還有混泥土制并在上面建露天泳池的。
水邊跳水、劃船、玩帆船、游泳的人,與岸上騎行、滑板、曬日光浴的人,密密麻麻,讓人一時間很難相信,這天是向來忙碌的星期二。
淺間作為一個草坪上惟一打遮陽傘的人,正在享受為大家做便當贏得的[寶貴的一小時個人空間]。
說來也奇怪,什么時候,個人獨處的自由,需要靠勞動來換取了?
淺間不是很理解。
遠處是少女的戲水聲,但更明顯的是耳邊帶著濃濃奧地利味的哼唱。
“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順好心腸,猶如礦中的金子閃閃發光,真情就在那兒蘇醒,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記憶中的歌聲,被淺間旁邊一位大胖子給復現出來,附近拉小提琴的人甚至中斷了演奏,給他配樂。
這位胖大叔正給自己偏白的贅肉上抹著防曬油。大抵是個收入不錯的工薪階層,沒什么架子,也沒什么包袱。他的妻子正帶著他的胖兒子,坐在仿佛簡陋卡丁車一樣的雙人自行車里,在河岸來回騎行。
胖子大叔哼的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圓舞曲之王]——《藍色多瑙河》,這首曲子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首國歌,在金色大廳演奏《藍色多瑙河》已經成為奧地利新年音樂會的固定節目。
在抹油期間,他特地打量了一下,在大遮陽傘下,像從油畫里走出來的白發少年。
戴著耳機淺間沒有理會別人好奇的視線,他正拿著一本維也納土著弗洛伊德的書打發寶貴的60分鐘。
書名叫《圖騰與禁忌》。
這本書地位,僅次于他那婦孺皆知的著作——《夢的解析》。
有著快速閱讀技能,也有著尼采、拉康、福柯等閱讀經驗的淺間,很清晰地get到了弗洛伊德關于圖騰與禁忌的社會學思考。
書里面有兩個論述令人產生浮想。
其中一個論述是——原始部落的成員會以他們生活環境中的主要動物制作圖騰,然后集體獵殺和食用這些被他們喜歡、崇拜的圖騰動物。部落祭祀圖騰與殺戮圖騰的行為,被染上了一份原始宗教的意味,宗教意味著約束——只有處于集體狀態時,這些行為才是被允許的,個人沒有權利獨自獵食圖騰動物。
他第一時刻聯想到了偶像運營與飯圈經濟,飯圈和原始部落都禁止個人私自享用圖騰。私生飯和睡粉行為都是一種禁忌。
書中第二個值得注意的論述是——一個原始部落中擁有所有女人交配權的父親,被嫉恨他的兒子們殺死——兒子們最終為了避免繼續出現像獅群一樣的交配權不均衡現象,于是定下了禁止亂倫的規矩。
弗洛伊德指出,在這個故事里,正是原初父親的死,讓原來不可享用權力的兒子們,圍繞著原父對他們的律令,制定并實施了更普遍的律令——【禁止亂倫】,原父以一種超我的形式返回,形成了一種新象征符號。
這個觀點是弗洛伊德參考尼采[上帝已死]觀念的有力證據。
在資本主義社會,原父的權利,如國王曾經的專享物,早就被制作成了各類商品明碼標價。關于金錢、自由市場流通等等的新律令,代替了[只許國王穿黃色]這種不講道理的律令。弗洛伊德盛贊,這種圖騰的毀滅,律令的誕生,是文明的體現。
可在100多年后的現代人淺間眼里,只看到了諷刺。
首先,新圖騰不再那么容易被推倒——對于國王的仇恨,被分散到了那些完全記不全名字的大資產階級身上,反對無數個人,遠比反對一個人要困難。
其次,新圖騰沒有創造更進步的新禁忌——現代社會的新圖騰們,沒有推動社會文明發展,建立更復雜科學并行之有效的道德規范,殺戮、剝削、歧視、仇恨依然存在,反而在區域和平、宗教信仰、道德良俗甚至性別認知上,出現大退步。
現實真相的快刀可以讓任何哲人學者悵然、憤世嫉俗者低頭。
讀出一點使命感的淺間嘆了口氣,在符合和圖騰泛濫的新時代里,推倒消費主義、新自由主義這種圖騰也于事無補,自己也并沒有什么能力,創造令人進步的新禁忌。即便是那些能引領人類走進科技平權的科技巨頭們,也在人性面前敗北,充滿著壟斷和宗教的味道。
舉目萬千安身地,寰宇一無理想鄉。
他只是一個擁有100多億財產,還在讀書的鄉下人。
目前以綿薄之力資助的兩位主角,一位貧窮貴公子,深陷打工地獄卻甘之如飴,不愿命運假手于人;一位叛逆大小姐,三天打魚兩天嗮網,不務正業時常擦邊。
至于自己那些兒子們,除了大輝和平尚有可開發上限,其余更是不堪。
淺間又嘆了一口氣,腳踏實地一點更好,不如學習,不如賺錢。
“嘿,東方小子,一個勁嘆什么氣啊,本事不錯嘛~”
一句德語味極濃的英語從耳邊傳來。
不知何時,胖大叔已經將他的屁股從他的棕櫚樹墊子上,挪到了淺間身下的巨大海豚坐墊上。
“我聽得懂德語的,先生。”
淺間合上了書。
“會德語,還看弗洛伊德,有才!有才啊!難怪這么招女孩子喜歡。”
胖大叔一臉湊近乎般是欣賞。順著淺間的視線,看向河灘上那群比基尼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