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別想貪污他一分錢,尤其是以財寶名義捐出去的錢,每一分,都要用到該用的人身上。
席琛就是受陳川的啟發,才想著去偏遠地區尋求一些合作的機會,既能幫當地脫p,又能為集團探索多元出路,達成雙贏。
這座古村就是他年前的達成的新項目。
現在很多古村都喜歡搞旅游,想著無煙產業,一本萬利。
搞點田搞點水,房屋拾掇一下,就指著游客上門坐等收錢。
事實上呢?全國古村千千萬,旅游業興旺的,永遠都是交通便利,住宿服務設施條件好的村落。
甚至有的村莊的酒店,動輒大千的價格,比城市的五星酒店還貴呢。
就像某小國,放個屁能全國崩個來回,人家旅游業為啥那么發達?
是因為旅游資源特別出眾嗎?別搞笑了好吧。
很多人就是去那邊享受現代化的城市服務和購物體驗的。
你那種通車條件都不好的古村,來一次人家這輩子都不想再去,還旅游業呢。做夢比較快。
偏遠山村最好的辦法,還是發展自身的特色產業,自己給自己造血。
只有村莊經濟發展起來,基礎設施改善,看得到希望,才能留得下年輕人,不至于造成空心村或者留守村。
當然,至于發展什么產業,又或者不是所有的村莊都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這又是另一個復雜的問題。
對于席琛來說,他當然選有發展條件的村莊嘍,畢竟他是個商人。
做慈善的同時,也要保證自己的利潤。
比如這次他挑的這個村,雖然交通條件差,地處大山深處,經濟落后,年輕一代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村里連所像樣的學校都沒有,小孩上學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去鎮上讀書。
就算他們有好泉水,有好的釀酒技術,沒有年輕人,沒有好的通達條件,也就只能家家戶戶自產自喝,最多挑上點去鎮上趕集時賣一賣,賺點生活費,基本不能形成產業。
席琛也是多方考察,可行性報告都做了好幾輪,最后才定了下來。
說辦個酒廠,那真不是簡單的事。
最先要做的,就是修路。
那可不是百米千米,那可是盤山公路,那錢砸下去真不是小錢,集團里反對的聲音就變大起來。
這種三年五年都不一定能看到回報的項目,股東們能答應?
他們投資是為了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不是為了幫別人致富的,愛做慈善捐點錢搞搞算了,還能免稅。
搞這種酒廠,賺錢不賺錢,都是幾年后的事,他們只喜歡眼前利益,不喜歡做長線。
反對聲太大,所以席琛最近也挺煩惱的。
他把事跟陳川一說,陳川冷笑一聲:“雖然集團是你們席家的,但現在,集團也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你也別所有的事情,都往集團扒拉。”
席琛看著他:“你的意思……”
“既然你覺得這個事,除了盈利外,更多的是一種善舉,你為什么不自己拿錢出來做?”
為什么要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我……”
“集團雖然姓席,但賺的錢卻不全是席家的,你要為股東負責。但你個人的投資行為,別人卻沒辦法插手。還是說,你沒錢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