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王朝皇帝趙正華一臉嚴肅地說道:“朕并非沒有容人之量,對于那些真正有才學之人,朕也是十分樂意包容他們的傲骨和傲氣。不過,這個李奮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如此輕率行事,他到底把科舉當成了什么?又將朝廷置于何地?朝廷的確急需各類人才,朕對此也心知肚明,但一切都需先把事情弄清楚才行。”
李奮聽到宣召后,迅速來到皇帝陛李奮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拜見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千歲!”此刻,在場的戶部和刑部官員紛紛惡狠狠地瞪了李奮一眼,但李奮卻視若無睹,只是靜靜地跪在那里,等待著皇帝的旨意。
大康王朝皇帝趙振華看著眼前的李奮,語氣平靜地說道:“你先起身說話吧。這里是你參加殿試時所寫的文章,在場的幾位大人有些問題要問題,你需如實回答,切不可鬧出笑話來。”說完,便將手中的試卷遞給了一旁的官員。
禮部尚書郭永安憤怒地說道:“好你個狂妄不羈、目無尊長的書生!本官乃堂堂禮部尚書郭永安,為官多年,見識過無數才華橫溢之人,也主持科舉多年,卻從未見過如你這般不知天高地厚之人。你胸無半點文墨,卻將陛下親自主持的殿試視同兒戲,簡直是辜負了皇上的恩澤,更談不上盡到為人臣子應有的禮數!那些圣賢書中的四書五經、禮儀春秋以及諸子百家的教誨,難道都被你拋諸腦后了不成?”
李奮緩緩站起身來,不卑不亢地回應道:“郭大人,您主持科舉的確經驗豐富,但您沒見過像學生這樣的人,并不能說明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學生并不知曉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之處。我們所接收到的試題明確要求自由發揮,這正體現出吾皇陛下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博大胸懷。陛下隆恩浩蕩,而我認為,于當今世上,民以食為天,吃飯才是頭等大事。因此,學生在殿試文章中僅寫下‘吃飯最大’四字,難不成郭大人認為吃飯并非至關重要之事?或許大人您覺得這不重要,但百姓們若是吃不飽飯,又如何能安居樂業呢?”
每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觀點,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郭大人卻不應因意見相左而對學生發起攻勢,如此行徑實非堂堂朝廷大臣應有的氣度。況且,不光是郭大人,在座的諸位大人,如果三餐不繼,同樣會面臨饑腸轆轆之苦。因此,學生認為以飽腹為重,并無過錯可言。誠然,在場的每位大人皆家資殷實、豐衣足食,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享用美食美饌、穿著錦衣華服,可謂享盡榮華富貴。然而,他們又怎能真正理解百姓的困苦呢?于諸位大人而言,飲食之事輕而易舉,但對普通民眾來說,卻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生存需求。
此時,禮部尚書郭永安怒目圓睜,惡狠狠地盯著李奮,怒斥道:“你這豎子竟敢信口胡謅、大言不慚!不知從何處學得這般歪門邪道,竟在此處強詞奪理、無理取鬧!老夫亦是歷經十年寒窗之苦才有今日。”
本官深深地知道,對于讀書人來說,氣節是最為重要的。首先應當注重自身的修養和品德,通過修身養性來提升自己的素養;其次則是要盡忠于君主,報效國家;最后才能考慮如何造福百姓、惠澤蒼生。怎么會像你所說的那樣,把吃飯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呢?你這簡直就是荒謬至極!要不是陛下寬宏大量、心懷仁慈,本官早就將你逐出京城了。
宰相宋元任說道:“你倒是長了一張巧嘴,能言善辯。即便如此,但事實終究是勝于雄辯的。也不能說你完全說錯了,這里畢竟是殿試,陛下親自駕臨考場,一方面是想要考察一下天下士子們的真實才學水平,從中選拔出一些能夠真正經世濟民、有所作為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機會降下恩澤給天下的眾多學子,鼓勵他們勤奮努力地讀書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陛下的一番良苦用心。”
陛下在此處,看重的是各位考生所撰寫的文章。從你寫下的這四個字來看,可以看出你還是具備一定的書法功底的。不過,民間傳聞說你是當朝的第一書圣,這恐怕就有點言過其實了。希望你不要被這些虛名所束縛,反而忽略了去體會皇上的深意和期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