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業商會以姚家為首,主要經營有淮鹽和西北鹽兩種,其中.”
辛家在淮江多年,自然對當地的鹽商極其了解,都是些老對頭了,誰家那點狗屁倒灶的事能瞞的過誰?
皇帝問了一個關鍵問題,“在淮江的鹽業商會里,鹽商們一年大概能賺多少銀子?”
辛寬拱手,“這和本錢多寡息息相關,得益于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多年太平,商戶們手里也有了更多的余錢,多的一年利潤七八百萬兩,少的也有幾十萬兩,去年淮江鹽商均利潤一百五十萬兩。”
知道鹽商有錢,但沒想到鹽商這么有錢,即便是皇帝也在心里悄悄倒吸一口涼氣,那些鹽商富貴的讓他眼紅。
但也曉得那些鹽商是朝廷的錢袋子,他輕易不會去動那些人,只認為唐綱此番去籌措一百萬兩應該是非常輕松的事。
或許兩百萬兩也不是難事,可惜現在加價不合適了,希望唐綱能將差事完成的出色些,多帶些回來。
“你現在的糖買賣如何了?”
明顯聽出皇帝言語當中的愉悅放松,辛寬扯出笑來,“原本也是小打小鬧,得了徐達將軍這個大主顧后便好起來了。”
皇帝笑了起來,就喜歡這種坦蕩的商人,“徐大將軍要的量不小,你可別斷了他的貨。”
“你都到哪里搞到的糖?”
辛寬說是從西南來的,“那里水域縱橫,沙地眾多,甘蔗的品相不錯,出糖也高。”
腦子里想起了辛安和他說的那些話,說如果大量種植甘蔗就能出更多的糖,若是朝廷能幫著找到銷路,糖說不定能成為和鹽一樣重要的大買賣。
“百姓不能缺鹽,其實也缺不了糖,心里難受了,沒有力氣了,一碗糖水下去很快就有精神,多年前威遠侯府的老侯爺曾告訴草民,戰場上的兵士們若吃了糖會更有力氣,比米面更有效果。”
“在淮江有不少金發碧眼的海外蠻子,他們對糖極其喜愛,離開的時候都會盡可能的多帶一些走,為此他們不惜留下大量的珍寶交換,若是我們有足夠多的糖就可以通過大船送到海外和那些蠻子交換更多好東西,以壯大我朝。”
說完再次誠惶誠恐的跪下,“草民多言,請皇上恕罪。”
皇帝正對他說的事感興趣,去年年底皇后的頭冠上多了一顆極大的珠子,說是威遠侯府二少夫人敬獻的,來自海外蠻夷。
“那些海外蠻夷當真有那么多好東西?”
辛寬點頭,這個他是知道的,“據那些蠻夷說他們的國家有很多的礦,銀礦金礦寶石礦都很多,他們來的時候大多拿金子和寶石交易,那些寶石顏色各異,品相極佳,但他們沒有打磨鑲嵌的工藝,只能胡亂的綁在配飾上。”
皇帝更心動了,又細細問了糖容不容易得,怎么才能得,本錢大概有多少,見辛寬還跪著就叫了他起來,此刻又到了用午膳的時候,皇帝還想問問關于糖的事便賜了辛寬一頓飯。
隔著皇帝兩丈遠,五個菜,辛寬拿筷子的手都在抖,昨日聽他閨女和皇上一起吃飯就羨慕的不行,今兒就輪到他了,等回去后還不得狠狠吹噓一番?
也不知道此刻祖墳有沒有冒青煙?!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