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綱不以為意,就曉得不應該有什么期待。
辛安道:“慈善堂也分很多種,城中有慈幼局有安老堂,但這些都是小打小鬧,若是以朝廷的名義開辦慈善堂呢?”
“慈善堂可以幫助孤兒,老人,學子等等,做什么都可以,但我們要的是這個名義。”
“對外宣稱,朝廷開辦慈善堂廣邀天下有志之士為國出力,無論出資多少都會被登記在冊,以衙門的名義供奉在菩薩跟前,捐資五萬兩以上的會將名字鐫刻在碑文上,捐資十萬兩的人朝廷會為其著書立傳,最高就是捐資十萬兩,且慈善堂十年募捐一次,期間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募捐,違者重罪。”
她的目光在幾人身上掠過,“十萬兩對鹽商來說不難,十年才捐一次也能讓他們放心中間又有人讓他們出錢,他們有錢,但也怕募捐一事沒完沒了。”
“爹,若你是,你干不干?”
辛寬笑了,“若是再次給我一塊皇上親筆所書的匾額我會更高興,慈善堂叫什么名字?若是辛氏慈善堂我愿再出二十萬。”
唐陌激動了,“再完善些,比如朝廷發出公告,將各項條款言明,比如除非遇到家國存亡的時刻任何人不得以朝廷和慈善堂的名義募捐,除了重重懲處還可以相互監督,舉報屬實獎銀千兩等等,增加此事的可靠性。”
唐綱問,“慈善堂能用那么多銀子?”
“用不了,但父親此行的目的不就達成了嗎?”
辛安道:“慈善堂用不上就上繳國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改善兵士條件,比如修橋鋪路,與其一次募捐百萬兩,年年都來,不如一次性讓人家出錢出個痛快,也好讓人家踏實幾年。”
唐綱問辛寬若是如此淮江能籌措到多少銀子,辛寬想了想,“若是所有百姓都參與,總不能低于七八百萬兩,上千萬兩也是可能。”
唐陌深吸了一口氣,“在淮江成功就能在全國推開,那該有多少錢?”
辛安蠱惑唐綱,“此事若是在朝堂上提出來,父親未必能爭取到這樣的好事,但如今你已在淮江,還有人比你更合適?”
“搞不好能撈到個全國巡察募捐差事,那您可就真的立大功了,不好的就是要被很多人盯著,凡事有利有弊嘛。“
唐綱是心動的,他保守,不愿冒進,想要守住侯府榮光,可心里還是很羨慕那些建功立業一身榮光的人,辛安的提議能立功風險還小,只要他讓大部分人沾到好處,就不會有大問題。
辛安怕他想歪便重申了一點,“既然是慈善,自然就要以慈善為先,這個要有一個章程,比如資助學子讀書,資助囊中羞澀的學子求取功名等等,這個最好能落到實處,要有詳細些。”
“募捐到的銀子多少留給慈善堂,多少上繳國庫也要明說,這個就要你們來商議了。”
唐陌覺得很好,果然關鍵時刻還是要看他媳婦。
辛寬更是對自家閨女刮目相看,真不愧是有奇遇的人。
辛桓已經是星星眼了,看自家姐姐滿目崇拜,“這提議大家都能得到好處,干脆就說是皇上心系百姓,如此皇上也得了美名,國庫得了銀子,捐小錢也驕傲得意,畢竟是為國出力,捐十萬也有收獲,那可是朝廷親自著書立傳啊,這是區區十萬兩就能買到的榮耀?”
關鍵是十年才一次,萬一十年后就沒這好事了呢?
所以機會可能就一次,他已經開始幻想自己的名字鐫刻在石碑上,幻想朝廷來給他著書立傳,百年后他都是很風光的祖宗。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