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周家人不準備走仕途了?”
他都主動開口了,有臺階就趕緊下,趕緊求本侯,本侯不會太為難你。
可惜他的心聲辛寬聽不到,且還猛敲退堂鼓,“自是想走的,只是他們付不起那樣的代價,便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我也覺得很遺憾,有侯爺的提攜少走多少彎路,哎~”
“這是想要得到本侯的提攜,卻不想付出代價?”
唐綱覺得可笑。
辛寬道:“是付不起侯爺要的代價,賭不起,您無需和他們計較,周家人謹小慎微慣了。”
周家打了退堂鼓,辛家自然不可能還有二十萬,唐綱眼眸冰冷,“既是如此,那便作罷。”
氣死他了。
眩暈之感陣陣襲來,唐綱覺得他應該去躺一躺。
辛寬走的干脆,唐綱就是他見過的最不敞亮的人,沒有之一,老侯爺那般英雄,兒子怎么這個德行。
又過了三日,翰林院的那些大人來了,幾個有資歷的帶著七八個年輕人,得知是來給那些商人們著書立傳,那是相當的不服氣,覺得落筆都是侮辱了他們讀的那些圣賢書。
當他們得知寫一本傳記就能得到十兩銀子,寫三本另外獎五兩銀子,面上沒說什么,暗地里紛紛找到辛寬,說自己的字寫的多好,寫書的時候有多快,要求多給他們分派一些。
翰林院也就是聽著好聽,沒什么油水,‘清貴’二字也就剩個‘清’,可誰不是一家子要養活,尤其一些還是一家人勒緊了褲腰帶供出來,都在等著他的回報。
十兩,足以讓他們心動。
“說手不斷,筆不停。”
辛桓覺得有意思的很,“以前都覺得翰林院那是多清貴的地方,如今卻覺得無論讀再多的書,前提他也是人,成不了神,還是有世俗欲望,要吃五谷雜糧。”
“說明這些人沒有因為念書太多就迂腐,趁著他們這些時日在,你好好跟著學學。”
這幾日的辛安不是陪著王氏出門逛街,就是接了帖子出門赴宴,也算體會了幾次全程就她身份最高的快樂,不用阿諛奉承也無刻意討好,無聊的宴席都變了有趣了起來。
也正因如此,她對權勢更為渴望。
沒有誰天生就喜歡巴結討好別人。
辛桓讓站在遠處的一個男孩過來,轉頭對辛安道:“不是說翠屏姑姑想要收養一個孩子嗎,看看這個行不行。”
六歲的小子,胖嘟嘟的,走到近前給辛安磕了頭,“柳生見過少夫人。”
“柳生?”
辛安讓他起來,辛桓說這孩子的家人都沒了,“開春運糖的路上撿到的,跟著爹娘從西北來,路上遭了禍,這個小子藏在一顆老柳后逃過一劫,順嘴叫了他柳生。”
“可知家中是做什么,還有何人?”
西北來的孩子,遭遇橫禍,她怎么覺得這么熟悉?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