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各個城市,開始逐漸的建設新能源鋰電池汽車的基礎建設,比如說充電樁和充電站之類的建設……”
王福說著,底下的各個車企的負責人臉上就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固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是要是真的第一個把螃蟹吃到嘴里了,那最肥美的營養也會吃的滿嘴流油的。
他們這邊還想著阻攔最起碼也是拖延未來汽車的步伐,在這個技術評選大會上,先給未來汽車制造一定的障礙呢,沒想到未來汽車甚至都等不及示范運營的事情,就已經要推動市場化了。
這一步先步步先的,能在這里參加技術評選大會的,不說都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看好,最起碼也是想要參與一下的,結果現在未來汽車很明顯的已經先行一步了。
不過會場里邊的這些車企負責人目光凝重的聚焦之處,不是臺上侃侃而談的王福,而是在臺下隨意的坐著的姜小白。
這又是在鋰電池行業的上游布局,國內的鋰礦布局,國外的探礦收購。現在又是要十一個城市的試運營,投放上萬輛的新能源汽車。
這完全就是大手筆的。
這根本就不是王福一個行業新人能做的,王福只不過是放在前臺這個而已。
鋰電池上游的布局,姜小白他們就拿出了上百億的,現在下游的布局,更是不知道要花多少精力,首先上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投放,都不是一個小數目的。
一輛車的成本即使只有十萬塊錢來算,這上萬輛車,就是十個億了。
這還只是投放的汽車,還有基礎的建設呢,這也是一筆錢的,甚至都不會比這個汽車便宜的,這還只是資金上的投入。
這十一個城市愿意讓你投放進行實驗,這各種政策方面,都要有協商的,這每個城市上千輛汽車投放進來,進入什么行業,怎么運營,這都是需要溝通協調的。
這說起來輕飄飄的投放十一個城市,但實際上這背后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這樣的手筆,光是王福一個新入行的年輕人,不要說做到了,就是想都不要想的,也只有姜小白這樣,在國內的商場上待了將近三十年,各方面人脈關系都深厚無比的人,才有可能能做到。
姜小白對于眾人看過來的目光也一一笑著點頭回應著,這是他退休之前的最后一件事了。
臺上的王福也放慢了一點話語,看著臺下的這一幕,他也有些感慨,這主講的機會,雖然說姜小白讓給自己了,但是這事是誰在背后主持的,大家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這不管怎么說,任何事情最終都是要看實力說話的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