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相聲舞臺上。
一路忙活。
到了七點鐘。
這個點,臺下的觀眾已經坐滿,人頭攢動,吵吵鬧鬧的。
等到半個小時后。
舞臺紅色大幕拉開,燈光還沒有打出,先出來郭得剛開場的聲音。
“依山傍水小河溝,小廟在山頭,問菩薩因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我不敢高臺教化,也無非紙扇長衫,賣賣風流~”
開場念完。
臺下掌聲滾滾。
郭得剛三個字不管到什么時候都是可以吸引人的。
聲音結束。
燈光打開。
舞臺上的布景一一展現。
首先是一個熱鬧的街道景。
有叫賣的小販,有路人來回走動,還有各自買東西的身影。
這一次不同2010年,有了鼓曲社的加入,舞臺上多了不少女性身影。
緊接一聲吆喝出現。
“香菜~辣青椒哎~勾蔥、嫩芹菜、扁豆、茄子、黃瓜、架冬瓜、賣大海茄、賣蘿卜、胡蘿卜、扁蘿卜、嫩芽的香椿、蒜兒來、好韭菜~”
吆喝的人是一個面生的演員。
這一次郭得剛不僅為弄一個看點,還為讓年輕學員露露臉。
不僅吆喝是學員,打快板兒以及其他都是。
“整個大體看著不錯。”
孩子們演出的時候,郭得剛、于遷兩個人已經換上衣服,并一步一步的看,以免出現差錯。
不過就在這時候。
楊鶴同忽然帶來了一個人。
看見他,兩個人都有點意外。
不是別人,正是按迪。
“喲,你怎么來了”于遷身為師父,親切的問一聲。
他過來破天荒,曾經讓他來他都不來,今天居然主動。
“媽媽說了,讓我多待著,學習一下了解一下。”
“……”
郭得剛聽見沉默不已。
于遷更是如此。
看來孩子長大后,是懂事一點,不如五六歲那時候闖禍。
那時候闖禍簡直不能想象。
給一群車劃個不停,導致丟了一個大臉。
“行,好好看看哥哥們怎么表演的吧,以后你要是喜歡也可以學。”
聽了大人的話,郭汾楊安靜下來。
旁邊的楊鶴同更是高興,他是要輔佐的,如今少班主知道上進是好事。
如果未來學得好,未必比不上郭啟林。
于是安靜下來,好好看一群人演相聲劇。
相聲的流程和以前一樣,從清朝一直演到現代,劇情大差不差,頂多有一定的改變和逗樂。
而最大的改變是現代的劇情變化。
一個多小時過去。
舞臺的燈光漸漸變暗,留下中央的一束。
只見陶楊穿著一件米字色外套,帶著黑色行李箱,緩緩走出。
目光好似打量這個世界的模樣。
“我是個說相聲的。說相聲很難,三分能耐,六分運氣,還得有一份貴人扶持。”
步子再往前走一步。
陶楊漸漸進入了一種境地。
他表演的人物沒有具體說明,卻誰都看得出來,就是這個時代的郭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