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郭得剛幾句話又和媳婦兒點起了火藥味。
其實他也不想,別說他不想,王慧也不想。
實在是按迪太讓他們苦惱了。
每一次談到他,當家長的忍不住上頭上情緒。
這也是很多家庭爭吵的原因,越擔心什么,越在擔心的事情上控制不住情緒。
“按迪!”
王慧表情不悅,轉身離開去洗漱,不理一天小兒子的郭得剛則來到他的房間,想和他說話聊天。
而看見他過來,郭汾楊本能害怕。
現在他對自己父親已經沒什么太多好感,因為之前總是打擊她,總是當著所有小朋友面罵他,尊嚴和面子全沒了,都不好面對其他人。
所以如果不是媽勸,他不可能消氣,不可能去劇場。
況且剛才他們在外面說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媽還好。
爸爸是完全的不相信他,一個勁不信任。
這種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長期的壓力,還說他藏著壞,那他就藏著壞試試。
想到這里,對父親原本消了的氣又逐漸起來。
“以后好好學習,要來劇場提前打招呼,免得讓你闖禍。”
“……”
郭汾楊沒回答,他沒回答,郭得剛來了脾氣。
他跟孩子說話,孩子沒有不回答的,禮貌在這。
甚至如果有老先生說話,晚輩在旁邊不言語,直接能禁演一個月。
這是甩臉子給誰看,在傳統教育中就是一種不可理喻的狀態。
現在也一樣。
不過太晚了,不能打他。
“好,就這樣吧。我看看你以后怎么弄,你有什么出息,一輩子沒什么作為。”
華夏家長一貫的語句出來,家長意識不到什么,但這就像一根刺狠狠的扎了進心中。
或者說已經有了一顆種子種下。
多久發芽。
那就看父母往后用多少同樣的話來讓人累積失望。
失望到一定程度,就會像郭啟林那樣徹底斷絕關系,拋棄這個家。
走出房門,郭得剛不管了,王慧不一會兒洗漱出來,看見孩子模樣立刻瞪眼。
“你又跟他說什么了”
王慧可能跟別人有仇,更不對付郭啟林,但教育兒子卻是好上一點。
“你是不是又打擊他了孩子要你打擊批評”
“我自己的孩子管教一下有錯嗎”
“那他闖禍了嗎你就管教你把他也逼走,你就安生了是嗎”
夫妻兩個人在過去無比恩愛相敬如賓。
如今看見就想吵。
吵來吵去,郭得剛一個說相聲竟然吵不過,因為郭啟林的事情的確是他的創口。
反駁不了一句。
只能不說話離開去書房看書。
王慧深吸一口氣,過去看兒子,“你別管你爸,以后你好好的跟著師兄學,學好了我們一樣過的好。”
當媽的疼,郭汾楊內心委屈才好幾分,被父親看不起,對孩子來說本來就難受。
只有當媽的說幾分才好。
不過這些話,也讓正在上樓的郭得剛聽見,聽見不由嘆出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