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親近親近嘛?你說你也不給牽個線搭個橋,萬一有合作機會呢,哎哎!”
英達捅了捅葛尤,問:“你們是不是要拍《北京人在紐約》?”
“你怎麼知道的?”
“我打聽過,說是版權賣給你們了,有沒有這回事?我毛遂自薦一下,我好歹在美國留過學,英語說得還行,挺適合演一角色。”
“還沒啟動呢,我不太清楚。”
葛尤可不敢隨便答應。
“……”
英達臉皮厚,陳道銘也想套近乎,但欲言又止,不好意思張口。
《北京人在紐約》小說已經發表了,一經問世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多家影視單位有意改編,但對成本望而卻步,因為肯定要去美國拍攝。
所以公認的,只有東方集團和央視能拍這劇。
歷史上,陳道銘演《北京人在紐約》的男二號,是一個美國華人,他媳婦演男主的妻子,甚至已經進組待一段時間了。然后姜聞突發奇想:既然要展現中西方文化沖突,為什麼不讓這個女人與男主離婚后,嫁給洋人呢?
劇組接受了意見,把陳道銘這個角色改成了洋人。
于是陳道銘和媳婦雙雙辭演。
但陳道銘氣不過啊,于是拍了一部《上海人在東京》,有對著干的意思。
當下,講中國人在美國奮斗的寫實派就這麼一個,文藝界都知道《北京人在紐約》是個十年一遇的好故事,都盯著里面的角色,尤其是有出國經驗的那幫家伙。
…………
1991年,廣州已經非常繁榮。
各種模式的企業發展迅猛,工業總產值達到了533億。商貿流通異常發達,數不清的倒爺和投機者匯聚于此,將服裝丶鞋子丶電子產品丶摩托車丶盜版圖書音像等等銷售到全國各地。
文體方面也很興盛,流行音樂前沿陣地,今年舉辦了首屆女足世界杯……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丶萬物競發的景象。
“陳先生,就是這里了!”
“好,謝謝!”
小汽車停了下來。陳奇抬頭一瞧,一棟不大不小的辦公樓矗立在眼前,門口掛著牌子,集團公司四個大字閃閃發亮。
好家夥!
許久未見都發展成集團了,還有自己的辦公樓。
人家現在以影視城為基礎,拓展了酒店丶餐飲丶旅游開發丶gg丶文藝演出等業務,辦的紅紅火火。人家啥都不缺,只缺一個經營方向。有的人不缺經營方向,但別的啥都缺。
陳奇略帶唏噓的進了大樓,來到一間辦公室。
“咚咚咚!”
“請進!”
“小陳!”
對方今年50歲出頭,頭發焗的又黑又亮,穿著一身西裝,踩著矮跟皮鞋,已經是成功企業家的派頭了,她比往日卻還熱情幾分,道:“你也太忙了,多久了也不知道來看看我?”
“見諒見諒,實在分不開身。”
“小龔還好吧?你家孩子幾歲了,該上小學了吧?我看新聞了,《渴望》大獲全勝,為你們高興。”
“都好都好……您現在公司也是越做越大了。”
“大家一起幫忙,我哪會做生意呢?”
寒暄數句,她讓秘書倒上兩杯茶,又把關門好,方問:“小陳,找我到底什麼事?”
“是關于電影改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