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是軟件。
“你們要承諾,你們所有的政企部門都要采購正版軟件!并且,開展長期的打擊盜版活動!”
“我們在軟件的相關法律上已經做到了國際標準,不要再得寸進尺!而且我之前給你們算過賬了,你們要給我們培訓經費,再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持,一共9500萬美元!”
陳奇很執著的跟美國要錢。
美方也很蛋疼。
而他一邊嚷嚷,一邊有小紙條從左右遞過來,那是同事們的意見。他有的采納,有的忽視,繼續道:“政企部門絕對不可能!你們根本想象不到‘中國所有的政企部門’是一個什么概念”
事實上,這一條才是他最關注的。
說歸說,做歸做。國內盜版是打不完的,幾十年后都打不完,承諾了也白扯。但是呢,一旦承諾了,他可以借機推動國產軟件開發。
當然在談判桌上,他不能一口答應,要討價還價。
交鋒了數輪,又一張小紙條遞到手里。陳奇低頭一瞧,又看了女領導一眼,對方微微點頭。
“我們只能承諾,所有的政府部門,即公務員單位采購正版軟件。且最多6個月的專項打擊活動,你們必須提供支持!”
他知道此番要妥協,但就是想從美國身上撈點回來,不然鬧心。
搞的梅西快頭禿,只得道:“我們絕對不會提供資金,但可以支持你們一些檢測設備。陳,我們不要再浪費時間,現在已經下午五點了!”
“……”
陳奇又與女領導對視一眼,終于道:“ok!達成一致!”
呼!
剎時間,仿佛幾十個人同時松出一口氣。跟著一陣嘩啦嘩啦的翻閱聲,似在查看有無遺漏,結果發現沒了,全部條件已經談妥。
當這一事實擺在眼前,雙方都有點不敢相信,太受折磨了。
…………
此時此刻。
無論是京城的中南海,還是華盛頓的白宮,都在等待談判廳里傳出的最后消息。兩國的新聞機構也作出了應急處理,或留下了報紙版面,或空出了播出時間。
在大門口,世界各地的記者更是等候一天了,隨時準備蜂擁而上圍住走出大門的代表。
晚上八點多鐘,終于有個人出來,扔下一句話:“延長到了17日零點!”
原本是16日零點,即延長了一天。
“到底談沒談成進行到什么階段了”
“代表們在里面干什么”
“我們要知曉真相!”
對方不理,說完就進去了。
記者們亂哄哄的成了一鍋粥,不少人已經擬好了達成協議的稿件,眼下卻發不出去,因為不知道什么情況。有經驗的則隨機應變,比如電視臺開始播放一些動態性新聞:
“雙方分歧仍在,談判一再推遲!”
“最后期限已到,談判吉兇未卜!”
“最后時刻雙方仍然不肯妥協!”
外面亂糟糟,里面在干什么呢
只是在交換文本。
談判結果會以一份《中美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的方式確定,由女領導和希爾斯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字。
先根據談判內容各自草擬一個文本,即中方拿出一個中文文本,美方拿出一個英文文本,互相交換進行對照修改。于是很多分歧又出現了。
不要以為這個很簡單,涉及國家大事,每個標點符號都要死摳。
中方五個人,美方五個人,甚至拿著字典上陣,對每一個可能發生歧義的單詞進行論證,進而修改。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搞什么學術研討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