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系,你們來京城也一樣嘛!」
張瑞杰瞧瞧外面,道:「不過我看今天的情況,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
「都是情報人員安排的妥當,也多虧了你們幫忙,媒體們都去逮程龍和金喜愛了·—唉,國家大事哪比得過明星緋聞呢?」
「是啊,我們也沒想到。」
權丙鉉和張瑞杰都有點感慨。
不一會,車子駛入了一家叫華克山莊的大酒店,繼續往里走,停在了一座獨立別墅前。
「這兒是華克山莊的秘密花園,諸位安心在此休息,明天會面。」
「好,費心了!」
前兩輪談判爭議的焦點都是臺灣問題。當時我們的預想是談上幾個月,甚至拖到半年,趕在盧泰愚卸任之前敲定了就好。
結果大大出乎意料。
盧泰愚比想象中的要積極,僅僅三輪會談,加起來一個多月,事兒就成了。
但是在公布之前,中國確實得考慮朝鮮的態度,于是派人專門過去解釋也好,通知也罷,總得告訴一聲。
據說這次與朝鮮領導人見面時間特別短,連例常的宴會招待都沒有。
顯然有情緒,但明面上也沒反對。
到此為止,建交事宜基本搞定。
而韓國這邊,較為復雜的是如何處理臺灣「大使館館產」問題。為了防止臺灣當局在「館產」上做手腳,韓方決定在8月24日正式建交前一個星期,再通知其相關消息。
不過當時,韓國與臺灣正要經濟會談。韓方已經決定建交了,自然不可能再會談,一再推遲日期又說不出具體原因,這引起臺灣方面的猜疑。
再加上情報人員抓住些蛛絲馬跡,還是提前泄露了。
臺北。
幾十個人聚集示威。
「韓國人忘恩負義!」
「滾回去!滾回去!」
「不歡迎你們在臺灣!」
還有人扯出一面韓國國旗,當場焚燒。
媒體里啪啦拍照,采訪領頭的,對方義憤填膺:「我們進口韓國那么多汽車,給予韓國的廠商平等競標臺灣事業建設的機會,他們就這樣對我們?」
「一片熱誠喂了狗!」
在中韓建交前,韓國與臺灣的貿易非常緊密的。這是臺灣的一貫做法,為了維持所謂的「外交關系」,只能大灑幣。很簡單,不給人家好處,人家憑啥跟你「外交」?
而現階段,與臺灣保持「關系」的還有三十來個國家,韓國是亞洲唯一代表。
一旦韓國斷交,臺灣會面臨一種很尷尬的處境,所以反應非常激烈。
韓國這邊趕緊打馬虎眼,死活不承認,只道:「我們只是在談判而已,有了點進展,但雙方并沒有簽署任何秘密協議!不要相信那些謠言。」
外媒則在起哄。
法新社:「據可靠消息,南朝鮮最近同中國簽訂了一項協定草案,臺灣不久將失去它在亞洲的唯一盟友!」
《東京新聞》:「亞洲冷戰的另一根冰柱融化了!」
《日本經濟新聞》:「中韓建交后,以中國為軸心連接朝鮮半島、香港和臺灣的經濟圈,在某種意義上將對日本發揮牽制作用,日本也將成為促進中國發展經濟的因素。」
澳洲:「將有助鞏固亞太地區的穩定,有助于刺激東北亞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
美國是很積極的,認為「有助于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基本上表示歡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