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一檔節目叫《intervilles》,以城市代表隊為單位,通過各種趣味游戲來比賽……94年是中法建交30周年,我們可以與法國電視臺合作,聯合推出《intervilles》國際版,中、法幾座城市的代表隊參加。
還可以引進版權,咱們自己來做,想做國內城市就國內城市,想與國外合作就國外合作。”
這檔節目被央視引進后,取名叫《城市之間》。一度非常受歡迎,但隨著成本提高、游戲模式單調、收視率下滑等因素,后來取消了。
“綜藝是海外交流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還可以搞《廚王爭霸戰》,各國廚子來比賽。
或者《中餐廳》,咱們去美國開個餐館,推廣美食文化,不僅要面對繁忙的餐廳運營,還要應對各式各樣的客人。鏡頭實時追蹤,這叫真人秀。
或者再弄個……”
“你先等等,我緩一會兒!”
楊威光連忙打斷,信息量太大了。
陳奇要在國內開辟意識形態戰場,最好的平臺不是電影、報紙,而是電視,那只好借用央視的。既然借人家平臺,就得給點好處。
他說的這些,實際是央視節目未來的整體規劃方向。
而東方集團要深度參與其中,所以叫戰略合作。楊威光也想明白了這點,他不介意陳奇幫忙策劃,但肯定不能讓陳奇有太大的話語權。
“具體合作模式呢?”
“我不參與內容制作的節目,創意就當友情贈送了;我們聯合制作的節目,按照投入占比進行廣告分成;我獨自制作的節目,在央視播出,廣告收入五五分。
另有一點,如果我想做某個話題,比如放在《實話實說》中討論,節目組必須配合。這是組織下達的政治任務!”
思想是這樣:強調新聞的真實性、評論性,喜歡找專家、學者、工人、農民、干部各群體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引導社會輿論。
所以他在任期間,出現了一大批此類型節目。
《實話實說》的話題設置,有些尺度非常驚人,后世都想象不到。
《焦點訪談》雖然免不了各種限制,但90年代那會是真曝光問題——《焦點訪談》就是從《東方時空》的一個子版塊《焦點時刻》,衍生出來的。
最紅火那會,記者采訪取材都十分困難。因為一旦曝光,就代表有官員被處分,所以記者拍到關鍵證據都得爭分奪秒的趕回來。
楊威光甚至養成一個習慣,每到《焦點訪談》播出的時候就出來散步,為的是躲開各地打來的求情電話。
“老楊!”
陳奇換了個稱呼,認真道:“我們可以先把《東方時空》搞起來,《實話實說》可以作為《東方時空》的晚間特別節目,每周出一期,做熟了再獨立。
再把法國《intervilles》的合作搞起來。
有這仨節目,我們也好交差。”
“……”
楊威光沉吟片刻,點點頭:“我馬上組織臺里開會研究!”
一個是官方新聞和評論性質、一個是各群體思想碰撞的舞臺、一個是外宣——中法建交30周年。所以他也覺得這仨節目要優先。
而他又忽地想起一事,道:“對了,田部長跟我提過一嘴電影頻道?”
“哦,那是小事情!我們干的才是大事。”
“好了,我也不打擾了,盡快給我消息。”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