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進來后,還是沮授先開口說道:“主公,方才人多嘴雜,有些話臣不方便講完。”袁紹擺了擺手,說道:“哎,但講無妨,此刻這里沒有外人。”
沮授微微躬身,說道:“主公,單說那劉表,此人見識短淺,并無長遠的大局觀。若僅僅靠言語去挑撥,而不給他些實質的好處,恐怕很難輕易說動他。他不會輕易為了我們而與曹操交惡。”
袁紹思索片刻,問道:“那以先生之見,該當如何?”
沮授接著說道:“昔日袁術將軍敗亡后,壽春一郡之地,袁耀與閻象已表達歸順主公之意。但主公試想,壽春之地與我們之間隔著曹操的地盤,我們既難以收取當地的糧稅,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統轄。依臣之見,在游說劉表出兵之時,不妨承諾他,若他同意出兵共同對抗曹操,待打敗曹操之后,我們便將壽春之地讓與他。而且,壽春的閻象、紀靈等將領,也可隨他一同出兵。有了這般實實在在的好處,想來劉表必定會心動。否則,以劉表那謹小慎微的性子,恐怕不敢輕易與曹操正面為敵。”
袁紹聽后,微微點頭,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先生此計,確實能打動劉表。只是壽春之地,雖目前對我們來說管理不便,但畢竟也是一塊肥肉。若真許給劉表,是否有些可惜?”
田豐這時也開口說道:“主公,如今當務之急是打敗曹操。劉表坐擁荊州,實力不容小覷,若能得他相助,我們勝算大增。壽春之地,眼下于我們猶如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但對于劉表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誘惑。用一塊我們難以掌控的地方,換來劉表出兵相助,實乃明智之舉。待打敗曹操后,天下局勢必將大變,屆時主公霸業有成,何愁沒有更多的土地。”
袁紹聽了田豐一番話,心中豁然開朗,說道:“二位先生所言極是,就依先生之計。待許攸前往游說劉表之時,讓他再往壽春一趟,告知壽春方面全力配合劉表一起出兵。”
沮授點頭稱是,繼而說道:“主公,此次審配前往游說呂布一事,還需主公您親自再叮囑審配一番。”沮授話中之意,也足以證明袁紹麾下的謀士們不和,這許攸和審配,雖皆有才智,但性格上頗為自負。謀士之間本應相互協作,可他們卻暗自較勁,互不服氣。沮授和田豐擔心直接去找審配交代事宜,以審配那自負的性子,未必會采納他們的建議。
袁紹聽了沮授的話,微微一愣,隨即說道:“審配游說呂布還有這般門道?我倒是沒往這方面細想。”
沮授躬身說道:“主公,那呂布不過一介莽夫,行事多憑意氣,真正在背后運籌帷幄、權衡利弊的,實則是王允。昔日靈帝在位時,王允便高居司徒之位。后來董卓擅行廢立之事,先帝劉辯繼位,他依舊穩坐司徒之位。然而,先帝從寒門之中大力選拔有識之士,這些老臣們便漸漸被冷落一旁。想來王允心中定是憤恨難平,所以在曹操迎奉新帝之時,他才會攛掇呂布與曹操合作。主公您可還記得,昔日王允也曾來信邀約,懇請您去迎奉新帝,由此足見此人對權勢的貪戀。當初王允最先找的想必就是您,只是您不屑與他合作,他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出身閹宦之后的曹操。論起名望,您四世三公,自然遠在曹操之上,王允心中必定還是傾向于與咱們合作。此次曹操迎奉新帝之后與呂布鬧得不愉快,便足以證明王允在曹操那里并未得到他想要的實際權柄。”
袁紹聽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依先生之見,該如何行事?”
沮授繼續說道:“主公大可再修書一封,在信中明確表示對王允的認可與敬重,再許諾他,若是他配合我們的計劃,主公只求大將軍之名,而會給他進封太師之位。像王允這般貪戀權勢之輩,若能得到您這番允諾,定會想方設法讓呂布配合我們。另外,再許諾他們,屆時若能成功擊潰曹操,咱們只要青州、兗州,而將豫州留給呂布以及天子劉協。如此一來,王允與呂布便也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想來二人必定會心動。”
袁紹撫須大笑,說道:“妙啊,妙!先生此計,可謂是直擊要害。若王允與呂布能為我所用,曹操腹背受敵,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