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微微打量了一下司馬懿,見他年紀輕輕卻沉穩有度,心中不禁暗自點頭。他不動聲色地問道:“哦?曹司空有何事要與我商議,不妨直說。”
司馬懿抬眼,目光掃過營帳內眾人,留意到李儒也在其中,心中微微一動,但臉上神色依舊從容。他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如今袁紹聯合劉表、袁耀,共起大軍二十萬,欲圖進犯許都。曹司空深知將軍與袁紹素有舊怨,且幽州本是將軍舊地,如今袁紹惡行昭彰,天下共憤。曹司空希望將軍能出兵相助,一同討伐袁紹。如此,既能解許都之圍,又能讓將軍一雪前恥,收復幽州,重振威名。”
李儒在旁邊一聽,心中猛地一驚。暗自思忖:這曹操與袁紹居然真要開戰了?袁紹聯合劉表、袁耀,竟能湊齊二十萬大軍,分三路出兵對抗曹操,如此局勢,曹操可著實有些棘手了,這一仗下來,曹操就算不死也得脫層皮。
李儒轉念又想,看來自己這趟并州之行不能急著回去。若是自己現在回去,光是馬云祿小姐與曹操兒子曹昂之間的關系,恐怕就少不了一番波折,而且曹操那邊肯定還盼著西涼出兵相助。可自己若不在長安坐鎮,就憑那幾萬兵力,實在經不起折騰。到底能給曹操多少支援呢?若是作為盟友派出大軍支援,那西涼可就錯失了坐觀他們鷸蚌相爭的機會,又怎么能從中撈到足夠的好處?
李儒深知,西涼目前的處境微妙,雖然與曹操結盟,但也不能毫無保留地投入這場大戰。如今各方勢力相互制衡,正是西涼謀取利益的好時機。他決定暫且留在并州,不去趟中原那趟渾水。
公孫瓚接著問:“貴使此來何意?”
司馬懿心中明白,公孫瓚這是要他把話挑明。他定了定神,臉上帶著誠懇的神情,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要說服公孫瓚一起起兵。
“公孫將軍,袁紹此人狼子野心,昔日巧取豪奪您的冀州,此仇不可謂不深。如今他又妄圖聯合他人,吞并許都,一旦讓他得逞,勢力必將進一步膨脹,屆時,將軍您在并州恐也難有安穩之日。”司馬懿目光灼灼地看著公孫瓚,話語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憂慮。
“而曹司空向來敬重將軍,深知將軍的才能與抱負。此次若將軍能與曹司空聯手,共同討伐袁紹,以將軍之英勇,加上曹司空之謀略,必能大敗袁紹。待事成之后,幽州之地,自然當歸將軍所有,將軍便可重歸舊土,重振昔日威名。”
說到這兒,司馬懿稍作停頓,觀察公孫瓚的反應。見公孫瓚微微皺眉,若有所思,他又趁熱打鐵:“再者,曹司空承諾,在戰事期間,會全力支持將軍的軍備糧草。將軍無需擔憂后顧之憂,只管專心出兵作戰便是。”
“將軍,如今這是天賜良機。袁紹多行不義,天下皆欲討之。您若此時出兵,不僅能為自己報仇雪恨,還能順應民心,在這亂世之中建立不世之功。曹司空對將軍寄予厚望,盼望著能與將軍攜手,共定乾坤。”司馬懿言辭懇切,說得慷慨激昂,試圖用這番話打動公孫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