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踹肩膀跟踹胸口,這事關膽量之事——楚王殿下從來就沒讓大家失望過。
而文官這邊,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
不管大家如今對楚王殿下抱著何種心意——但是權萬紀的做法,卻著實讓人不齒。
在權萬紀沒有說出那番看似為楚王殿下鳴不平的話語之前,大家可能也就認為他目光短淺了些,可等燕王飛起一腳后。
眾人在吃驚之余,才后知后覺的發現——此人用心之險惡,已經不下于趙國公了。
他娘的……
挑撥離間也不是這么挑撥離間的啊……
你權萬紀是真不怕遭世人唾棄嗎?
而同一時間,在回到后宮后,又自覺沒什么去處,于是去了御書房的李二陛下,也從盛怒之中恢復了理智。
“權萬紀此人,當誅!不過……他也許是真的在犯蠢……”李二陛下嘴上這般說著,視線卻已經落在了擺在御案前的高句麗地圖上。
“新羅……”隨著一根手指從新羅的邊境上劃過,最終停留在新羅王都——慶州:“你們若是能撐到明年開春,這個公道……朕就替你們討回來!”
十月,大唐給新羅的國書從長安出發,歷時一個月,才到新羅女王的手中。
“李世民……李世民!”新羅王宮內,新羅女王目光信的開頭,那刺目的“稍安勿躁”四字,讓她感到一股怒火正從胸口直沖腦門。
“女王……”陪在新羅女王身邊的,是新羅執事部(類似中書省)的侍中:“大唐皇帝他拒絕了我們的求援?!”
“不,他沒有拒絕,只是他在信中說,泉蓋蘇文已經跟他做了解釋,表示這場戰爭存在著誤會。所以李世民認為自己作為天可汗,有責任調解我們新羅和高句麗還有百濟的矛盾——等到明年春天,大唐的使團就會到達高句麗王都。”
“可是現在才十月份!”那侍中聽聞此言,眼中頓時流露出一片絕望之色:“我們真的能撐到使團到來嗎……”
“就算使團到了又如何?”新羅女王眼中滿是憤恨:“沒人愿意幫助我們……沒人愿意!他們都在等著新羅被滅國!什么天可汗……哈哈哈哈……”
此時新羅女王的笑聲,凄厲而絕望。
“不,有人愿意幫助我們。”眼看著新羅女王此時狀若瘋癲,那侍中突然正色道:“女王,您難道忘了,大唐的楚王殿下曾經慷慨的幫助我們消滅了倭寇——況且,泉蓋蘇文與他可是有著深仇大怨,我們不妨向他求援。”
“楚王?”新羅女王聞言眼中閃過一抹亮色,可隨后便又消失不見。
身為君主,她其實很清楚,如今這種糟糕的局面,并非因為自己做錯了什么,而是自己有什么沒做對。
而這,便是生活在大國周邊縫隙里的小國的悲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