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的商業能力有,但也不是特別強,他沒想明白為什么不是一個長久生意,所以很開心的接下了生意。為什么不長久呢?因為博文需要的是他作為一個宣傳口,博文最厲害的那一條就是任何人來到七省,只要說他是聽xxx商會的話來的,就算是法爾特商會帶來的人口。這樣一來法爾特商會就會最大強度的宣傳七省,機會把本來只是在商人口中流傳的黃金地帶,變成在民眾口中流傳的黃金地帶,而一旦黃金地帶的名聲起來,那么到時候就會有無數人懷揣夢想前來七省。
博文當初給七省定路子的時候選的是閩浙兩省作為依照,因為七省地理環境很差。而地緣環境上博文說的只有軍事上的一些東西,事實上現在七省能發展的這么快,也是地緣上的好處。這個地緣好處也有模板參照,這個模板就是香港。
曾經有一個亞洲四小龍,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為什么會有亞洲四小龍呢?就是因為地緣的問題,我們看這個四個地區,香港和臺灣背靠中國大陸,韓國也是和中國相鄰,新加坡就不用說了,那里起家的原因就是以內天然的中轉港。亞洲四小龍發展最快是什么時候?正是亞洲這邊基本上所有戰爭都打完之后。而這些戰爭打完之后,到底什么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就是因為中國的發展體量開始增加。
一個十億人口級別的市場,即便當初中國沒有完全改革開放,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在中國沒有小事!為什么這么說?就以發福利為例,給中國上下每個人發一塊錢的福利,就需要支出最少14億人民幣。基本上必然更多,這里面的流通消耗也不少,而這個數字隨便拿到歐洲哪個國家,都可以開出一比不錯的福利了。
這就是市場規模,當時中國什么都要,但是有沒有開放。以香港和臺灣為前哨基地,各國向中國進行的投資,最好的選擇就是在這兩個地方先踩個點。韓國也在同時期和中國展開合作,開始了在中國的商業布局,而新加坡··亞洲沒有戰爭之后,就是一個城市的豬,在新加坡那個地方也能賺到錢。只要馬六甲海峽還存在一天,新加坡就能富裕一天。
回到香港和臺灣的發展上來,臺灣還有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香港就純粹是因為當初中國沒有加入全球化而造成的她過渡發育。2001年中國進入WTO之后,中國自己可以開放了,于是沿海全面開放,這個時候按理說香港也可以繼續繁榮下去,和澳門一樣。可惜的是如今大家都看出來了,香港又那么一批有錢人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香港好,他們挖空了香港繁榮的根基,大搞房地產和金融業,并且不讓香港跟隨大陸的腳步,那么中國大陸也沒必要舔著臉湊上去,終于香港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七省現在就是博國的香港地區,不過沒有香港那么牛逼。七省是海行種寇恩國和博國的唯一連通地區,博國其他地區沒有對海行種開放,海行種也不對博國其他地區開放,兩邊的所有交流都必須通過七省來進行。所以現在的七省和未來的七省,只要現狀沒有大改,就是躺著賺錢。而在若干年后即便兩國全面開放,七省也可以憑借著現在創立的這些制造和本來就引導的特別濃郁的商業氣氛,保持現在的商業發展力。
所以現在七省需要的只有兩樣,人口、發展、人口、再發展。就像是當年圈出來的深圳一樣,不管來多少人,都能消化掉,所有的人都是發展的助力,舉國之力推著一個地方飛升。七省的未來,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