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開年約三十有二,身長七尺有余,紅臉膛,無須。其為郭重座下最得力的干將之一,智勇兼備,與彭高并稱為“軍中二虎”。
在向守城軍士表明身份、送上相關憑據后,他并沒有擺出什么高姿態,而是靜靜地在城下等候著,所率的一萬將士,亦隊列齊整地在城下肅然而立。
不得不說,他是個治軍的能手,便是一路奔波,這一萬兵馬,在此刻,仍是沒有表現出一絲雜亂來。
同樣,在等候守軍確認的過程中,他亦在觀察著對方。
“這鞏玉成,還真是個將才!”
他在心里贊道。
他當然知道遼縣有多少兵馬,然即使在他這一萬大軍突然兵臨城下之際,他都沒有看到一絲的惶亂,且,縱是知道來的是援軍,縱是知道是他韓開帶隊,人家也并沒有輕易地選擇相信。
兵者,詭道也,沒有這份精細,沒有這份懷疑,這遼縣,怕是早就被破了。
所以,對于并不是太熟悉的鞏玉成,他已無形中生出了好感。
如此,他忽地有了點信心。
臨行前,郭大將軍要求他們能守住三日,照這樣看,如果鞏玉成是個好幫手,他相信,便是守十日,也不是什么難事了。而只要守得住,明王的援軍,必然能趕得到。那么,他又何須打不過就逃,逃到漾泉呢?
吱嘎——
這時,在拉得很長的開門聲中,在一片燈火之下,一隊人馬,正從城中奔出。
一身素服的鞏玉成,頭一個,沖到了韓開五步之前。
“果是韓將軍!”
鞏玉成邊說著,邊跳下馬來,上前行禮。
以官階而論,他著實比韓開要小了兩級,所以,這禮數,是一點也不能缺了的。更何況,人家這路趕得,明顯可見是不曾有半點耽擱的。這說明什么,說明郭大將軍看清了當前的形勢,不敢輕易地將他鞏玉成和遼縣當成棄子,說明郭大將軍有決心遏住頹勢,拒敵于此。
“何須如此多禮?鞏將軍,休得客氣!”
韓開起初見他一身素服時,尚有些不悅,可轉念一想,這不充分說明了人家對他的重視和盼望之心嗎?
說著,韓開也是輕巧地下了馬。
二人相扶而視,鞏玉成眼中,自有幾分感激和欽佩,韓開的眼里,卻有幾分賞識和認同。
“有韓將軍來,玉成無憂了!”
不得不說,鞏玉成很懂得說話。
“呵呵,玉成兄,過獎了,此番大將軍遣我來此,正是要我協同玉成兄守好遼縣呢!你我,唯同心協力,方才能不負大將軍所托啊!”
韓開當然也會說些場面話。
但不管怎么說,兩人這一見之下,確實彼此都已有了些欣賞。
鞏玉成雖是跑得急,可一是素聞韓開之名,知道其非等閑之輩,二是也打眼看了看人家的陣勢,這明擺著就是治軍有方的表現嘛!所以,他的佩服也是發自內心的。
這一萬人馬,或許是不多,但卻出要看在什么人手上使喚。
一想到此,鞏玉成還是心中有些慚愧的。先時與李重光一戰,人家在被夾擊之下,仍是沒有完全被打亂陣腳,傷亡人數,并沒比自己多多少。那不正好也說明,自己的練兵之術,還有待提高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