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長安的一場大雪讓李二陛下意識到了什么,所以在貞觀十五年的二月,大唐的使團抵達了高句麗的王都。
彼時泉蓋蘇文已經聯合百濟國王扶余璋將新羅女王逼到了絕路——要不了三個月,已經在數次大戰中落敗的新羅女王,就要連同新羅王都慶州城,在地圖上徹底被抹除。
所以這回泉蓋蘇文在面對前來勸他罷兵的高句麗使團,泉蓋蘇文的說話的態度是謙卑的,可說出來的話就很放肆了:使節能來此,蘇文感到很高興,也愿意盡心招待,但是要我放過新羅?不好意思,不行。
于是,得到他的這個答復后,大唐使節用最快的的速度回了國。
四月,長安已經不止是草長鶯飛——曲江池的水鳥都已經成雙成對。
而我們孤家寡人的李二陛下,在御書房內聽完由唐儉轉述的關于泉蓋蘇文對罷兵之事的態度后,他臉上的神情,一時晦暗莫名。
“諸位愛卿,你們如何看待此事?”李二陛下將目光看向眾位大臣,今日議事,非同小可,所以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尉遲敬德、程咬金、李績、李孝恭、李道宗這些朝中大佬們,基本上都到齊了。
當然了,李靖尚在家中“養病”,婉拒了李二陛下的此次邀請。
“陛下,這泉蓋蘇文是有恃無恐啊。”李孝恭作為如今軍方有數的幾位大佬之一,在聽完唐儉的話后,他當即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以為拿下了新羅以后,木已成舟,我們再出手,會得不償失……所以屆時他只需要拿出一副愿意從今往后唯大唐馬首是瞻的姿態,便能收獲我們的信任……呵,他想得倒挺美!”
“此人狼子野心,斷不可留!”在李孝恭發言完畢后,在他身后的李績也緩緩開口道:“楚王殿下當初是對的,天要使其消亡,當先任其發狂——如今的泉蓋蘇文已經徹底瘋魔,完全不將大唐放在眼里了。
而這,也給了我們師出有名的機會——雖然高句麗一直以來都只是名義作為大唐的藩屬國,可是如今他公然拒絕大唐的居中調停,那便是對大唐的挑釁,對陛下的大不敬,我們……該出手了!”
“英國公說的有道理!”長孫無忌看著如今還在借機為楚王說話的李績,他心知縱然李寬人已不在長安,可李績卻依舊沒打算改變自己的立場,所以他決定當著陛下的面,好好敲打一下對方:“不過……懋功兄也不必凡事都扯上楚王殿下,他當時不過一個莽撞少年,看不出泉蓋蘇文狼子野心,將其放虎歸山,也是情有可原。”
“呵……”李績聽聞長孫無忌此言,當即冷笑一聲:“長孫無忌,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是陛下的大忠臣,國朝的大賢臣,世人眼中的伊霍——所以你凡事不拿楚王殿下說兩句,借此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心里就不得勁?”
其實時至今日,朝中諸公心里都門清,要論起戰略目光或者說政治遠見——楚王殿下在諸皇子中可謂一枝獨秀。
別為咱楚王殿下行事向來百無禁忌,可人家對異族的那通亂拳之下,其實也是有章法可循的,這一點,大家心中都清楚。
所以,長孫無忌其實也知道李寬當初隔三差五的磋磨泉蓋蘇文,最后又將其放走,為的就是今日。
只是當初誰也沒想到,高句麗之戰還沒開打,楚大王自己就先去往了瓊州。
所以眼下這局面,當真是……諷刺至極。
“英國公此言差矣!”眼看長孫無忌又要下不來臺,一旁的杜如晦決定給李績幫幫場子,讓咱們的趙國公直接在地方找磚縫:“人家趙國公天生的運道好,比咱們在場的每一位都更早的效忠陛下,更別說如今還成了國舅,皇親國戚,天子近臣,位高權重,可謂北斗之尊!所以啊,英國公,老夫勸你識相點兒,不要再跟趙國公起爭執。
人家就是素來不喜楚王殿下而已,有什么問題?
英國公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