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黃翔所料一樣,人類聯邦的艦隊第一航行的目標地是恒微星系,可很快,人類發現超光速蟲洞航行向恒微星系失效了,有東西干擾了另一邊蟲洞的形成。
蟲洞都形成不了,自然也無法通過蟲洞進行穿梭。
這肯定是那個星系中的“叛亂分子”干的,知道他們將派艦隊過來,所以在防御他們,不讓艦隊通過蟲洞跳躍過去。
人類聯邦不笨,馬上便想到,既然不能直接跳躍到恒微星系,那么可否跳躍到鄰近的星系,再從那里發動攻擊?
這個想法獲得了聯邦高層的通過,立刻付之于實施。
但聯邦高層考慮到鄰近的星系可能也被“叛亂分子”留了防御措施,而且很難猜想哪個星系的防御布置強,哪個星系的防御布置弱。
一般而言,離“叛亂分子”所在行星系最近的行星系應當布置的防御最強,離得最遠的行星系防御布置最弱,可所謂“兵者,詭道也”,誰知道“叛亂分子”們會不會故意布置的恰恰相反?
處于這種考慮,人類聯邦將原本的艦隊拆分為三批,一批前往最鄰近于恒微星系的行星系,一批前往離恒微星系中等距離的行星系,一批則前往離恒微星系稍遠的行星系。
這般三路齊發,即使會被擋住一路、兩路,也當會有一路遇上的防御布置最弱。
做好準備后,人類艦隊向著恒微星系附近的行星系開來。
他們知道星艦在蟲洞穿梭時會遭到攻擊,于是采用了他們對付蟲族用的方法,多個點同時進行蟲洞跳躍,多星艦同點跳躍。
這樣能保證更多的星艦安全抵達。
如黃翔所料,人類這次的確也準備了Q彈,而且是每一艘星艦之上都帶了至少一枚Q彈。
星艦達到超光速之后,蟲洞跳躍開始了。
黃翔布置在附近行星系的防御,確實如人類聯邦所想,有強有弱,但黃翔并沒故弄玄虛,他按照遠近,將離得最近的行星系防御布置的最強,離得最遠的自然也是最弱。
因為遠近不同,所要花費的資源也不相同,若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實際上也是可能的,只不過那必然會讓各個鄰近行星系的防御都不會很強。
黃翔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將鄰近的行星系防御做好,稍遠的行星系防御差點,也沒關系,因為即使人類會從稍遠的行星系攻擊過來,他也有時間來進行應對。
而且,黃翔也在猜人類聯邦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選擇從哪里作為跳板,他想來想去,覺得人類聯邦會以為他會故弄玄虛,會選擇一個最穩妥的辦法。
最穩妥,代表這個辦法既不會很好,也不會很壞。
這還真給黃翔猜到了!
于是,人類三批艦隊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
那批駛向恒微星系最近行星系的艦隊,遭到了最猛烈的防御反擊,整個被打殘,成功抵達這個行星系的星艦只剩下幾艘;那批駛向離恒微星系中等距離行星系的艦隊,情況則好出很多,盡管也遭受了攻擊,但成功抵達的星艦數量不少;而前往離恒微星系稍遠行星系的艦隊,遇到的攻擊很弱,抵達的星艦數量不多。
總體而言,人類艦隊有一半的星艦成功抵達,有一半折損,這其實是一個不算好,也不算很壞的結果,可如果考慮到艦隊還沒攻擊到敵人,就已損失了一半,這個結果就是相當的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