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信息繭房和網絡世界,所以被掩蓋的很好。”
說完,韓成按下了回車鍵。
一張張圖片配合相應的視頻,開始出現在眾人眼前。
除卻一樓就是正常的辦公區域之外,從二樓開始就已經截然不同。
最基礎的幾層,就是一些復雜的電子設備和線纜,和一樓見到的流量服務器沒有太大區別,無非就是體量的問題。
但是……在到了第六層以上后,一切開始變了!
因為出現了很多“歲月”不同,“大小”不同,但功能上似乎隱隱有些相同的建筑!
……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看上去很普通的小屋。
屋子的裝修和布置,眾人并不陌生。
那是藤山村的王家老宅!
也就是民國時期,王正德和其家人居住的地方。
眼前這普通的小屋,布置的干凈整潔,雕刻精致的木桌上,還放置著那個年代的黑白照片。
照片里的王正德,沒有了現在的“瘋癲感”。
他穿著古樸的馬褂長衫,頭發則簡單地扎著,纖瘦的身體端坐在八仙椅上,金絲眼鏡更是顯出一股書卷氣。
在他的旁邊,有他的兄長,有他的父母,也有……楊玥!
除了照片,桌面上還擺放了鋼筆、墨水、冊子,以及那個年代下的記者才會使用的老舊照相機。
對于眾人來說,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按理來說,面積如此之小的屋子,怎么可能支撐報社的一層樓。
可事實上,這一層樓就只有這一個房間,其余的部分……滿是黑暗混沌。
并且,看著這樓層,眾人仿佛能看到那個年代的王正德,青春正好時,帶著年輕人的熱情撰寫著自己喜歡的新聞。
……
緊接著,新的樓層里出現了新的房間。
不,與其說是房間,倒不如說是一個很簡單的辦公室。
辦公室里,沒有電腦、空調這些設備,甚至連電風扇也沒有,只有斑駁破損的墻壁,還有枯朽到幾乎快要散架的木頭桌椅。
這些桌椅上滿是浮灰,更放置著一些煤油燈和火柴。
從桌上放置的報紙來看,則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左右。
……
繼而往上的樓層,已經變成了更加寬敞的空間。
依舊沒有電腦等電子產品,但墻面整潔了,墻壁上還掛著華夏的國旗和國徽,以及一些拉線式的老舊電燈。
……
再然后,就是相對先進一些,已經具備了現代報社的感覺。每個人的桌上都放置著電腦,但是卻和電視機一樣笨重。
并且,窗戶呈現一種有些模糊和陰暗的藍色,仿佛是為了避免被外面的人看清內部。
……
“這……這……”楊誠吃驚地說不出話來:
“怎么感覺每一層似乎都和報社有點關系!”
“而且,布景都那么逼真?簡直就像是真正存在過的!”
一旁,多吉和尚突然搖了搖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看不清啊……”
“真假?虛實?”寧豐雙拳不由地攥緊,仿佛是想到了什么,眼神在震驚、愕然等情緒里不斷轉變著:“或許,這就是楊玥不斷加入報社,卻從未有人懷疑過的真相呢?”
眾人聞言不由一愣。
寧豐幽幽說道:
“假設……所有的員工都是棋子。”
“現在,有一枚棋子需要相同的環境和不同的經歷。”
“那么最好的做法,不單單是洗去這枚棋子的記憶。”
“最保險的……是干脆連環境內的其余棋子,也跟著換一換。”
此言一出,楊誠、韓成、王奕升面面相覷。
“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歐陽南、王鏘、陶主編這些人……”楊誠話音未落,似乎又反應了過來,不由更加吃驚:“所以,他們這些人的‘本體’很有可能也……”
“或許,報社的實驗比我們想象的更早!”寧豐凝聲道:“誰又能保證,這些‘本體’,不是通過克隆復制出來的呢?”
旋即,寧豐握住了鼠標,點開了最后一個視頻。
畫面中,王正德拿著望月村的兩把鏟子,就站在一個陌生的房間內,站在……八口形成一個圈的棺木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