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開始上干貨,”初寒妞笑言道,”當初村里的大棚經濟經歷了艱難的過渡期,源于村民看到了示范的效果,逐步下決心參與到大棚種植的。”
”鄉親們,你們說種蔬菜賺錢還是種大田糧食賺錢?
”當然是種菜賺錢了,”村民爭著回答。
”咱陽光村離陽濱市很近,直線距離不到十公里,適合發展大范圍種菜。但是我要問蔬菜分幾種種植法?”
”有大田菜和大棚菜,”有的村民說。
”你們說對了一半,蔬菜細分,可分為普通蔬菜,綠色蔬菜、富硒蔬菜、有機蔬菜和有機富硒蔬菜,我們后山村結合體種的是有機蔬菜和有機富硒蔬菜。”
”不過,一開始也不是一步到位就種植有機蔬菜的。記得一次有個人要吃鄉下的園子菜,鄉親們各家都會在當院種點自家吃的園子菜,從種到成熟都不上化肥,而施農家肥,吃起來老好吃了,源于這個想法,我們幾個村民按照種植園子菜的方式種植大棚蔬菜,這就是有機蔬菜的雛形。”
”大家可能不知,我上高中時,我的奶奶得了腦梗住院,我輟學下來去打工,靠掙錢維濟家庭生機,輾轉做過很多零工,最后固定下來,做了蹦爆米花,得到好心人恩寵,吸納很多鐵粉,我在直播時說了種有機蔬菜的事,從那以后我就帶貨賣我們自己種的有機菜。”
”相比于普通菜、綠色菜,有機蔬菜還是備受青睞的,性價比好不說,也是比較高端的安全食材,哪怕小貴,仍有不乏的購買力,這樣不到兩年,在后山村就發展有五十多做座大棚,受后山村影響,在東溝村和尖嘴屯也有拓展,作為一個有機蔬菜聯合體,三地合并作為有機蔬菜基地,可謂方興未艾,充滿勃勃生機。”
”我的建議是,有條件的村民可嘗試種植有機蔬菜大棚,未來前景可期,銷路也向好,效益還可觀,且富有極強的發展潛力。”
初寒妞講得真切,與會村民聽得入心,會議室內鴉雀無聲,唯有主講人的話聲在室內回蕩,充斥在大家的心中,激起創業的沖動,
在互動討論環節,村民問這兒問那兒,嘗試心理強烈,在宋書記的懇請下,作為村副產品名譽代言人,也把陽光村擬建的有機蔬菜大棚加入到初寒妞組建的聯合體內,并入統籌營銷戰略范疇,也就是說她對納入聯合體的陽光村大棚戶富有推銷義務。
看到初寒妞欣然接受聯營請求,又有幾戶村民鼓起勇氣也要建大棚,而不是徘徊不定,畏首畏尾不敢踐行。
初步掌握,陽光村將有十人欲扣大棚,大棚總數有望突破二十座,見狀,宋書記做最后總結講話道:”說再多不去一做,后山村有機蔬菜基地的建立和營銷,為我們提供了成功借鑒,而且初寒妞也把咱村將建立的有機蔬菜大棚也劃入到聯營范疇,言外之意我們陽光村和后山村的有機蔬菜大棚是坐的同一臺車,我想明年,我們村的有機蔬菜大棚會增加到三十到四十座,我們村也將誕生第一批致富村民帶頭人。”
酒宴之上,村里一眾領導陪餐,他們為村民請到一位致富引領使者別提有多欣慰了,席間推杯換盞,好不暢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