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葉秋這操作,一邊旁觀的初寒妞心里美滋滋的,她看到這個網文作家也開始行善了。
當即初寒妞就聯系了施工隊,他們就在村里為邢得南建大棚,不過是增加一個作業點而已。
造價上給予與邢得南同等的價格,工期預計一周后交付,驗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清,施工方準予。
初寒妞也得做點事,給了鄧嬸二百塊錢,讓她給孩子在網上買兩套衣服,不料鄧嬸說,她自己就會做,這些年孩子的衣服都是她給做的。
心懷無上感激,鄧小開把家里的一只大公雞殺了,為了款待葉秋。考慮他家太破,做好了拿到葉秋家吃。
開葷,葉秋和初寒妞點到為止,嘗嘗也就可以,她們平時肚里不缺油水,想吃也吃不動,而鄧家的兩個孩子,敞開了吃了個夠,一年也不曾這樣大吃過肉食。
村里人知道,葉秋無償援助鄧家,羨慕他有個好鄰居,而鄧嬸也逢人便講,現在好人還是有,她家就趕上了。
試想鄧家是自己的地,投大棚不用花一分錢,大棚里的活再自己干,種出的菜穩賺不賠,需要償付的是年終收益中的百分之二十,那么若干年后,他家等于是撿了兩個大棚,家里的貧困狀況將得到質的改變。
的確,葉秋之舉完全是出于同情,對于月入三萬的作家,賺錢就跟流水線,生產出文字,傳到網上,就有錢入賬,來的太容易了。
作為有錢人,在賬上拿出十萬八萬根本不當事,她哪里會在意利息不利息,她看不上那幾個錢。
得到葉秋幫助后,鄧小開也敢挺起腰桿見人,窮是可怕的,不出一年,他家也將有積蓄,不再是窮得說話都不敢大聲了。
都說農民樸實,葉秋家的燒柴是鄧小開夫婦上山砍了用車拉了給送來,還給剁成小段,便于燒火時方便用。
農民表達的感激方式很直觀,不善于言辭,只能盡力而為做點事,出點力就可以做到,不像城里人買點什么禮物相送。
春季時節,每個公休日,來村里自駕游的多起來,他們沒有太多的目的,隨便在村里走走,到臨近的山上登登山,有雅興的回到民宿吃頓飯,村里的大棚是他們觀光的一個必去之處。
這段時間沒有直播帶貨檔期,初寒妞上午回到自家大棚干點農活,下午會支上爆鍋蹦爆米花,這是游客們喜歡購買的零食,看中的是玉米和黃豆都是有機的。
白天葉秋會坐在院子里創作她的小說,還是口述轉文字功能,坐在她旁邊看她碼字是一種享受。
這日下午初寒妞沒有爆米花,因為剛下過小雨,村里沒來游客,也就不會帶來購買力。
下午太陽出來,初寒妞坐在葉秋旁聽她講故事:”部落的變節暴亂被族長率領族兵鎮壓,抓到叛亂頭目的幾個爪牙,這幾個人被五花大綁捆在木樁上等待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