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世杰提出,他可以提前支付一部分款項,幫助初寒妞購買更多的種子和設備。同時,他還要邀請農藝專家或專業人士前來指導,提升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初寒妞聽了之后,心中的擔憂逐漸消散。她決定抓住這個機會,與宗世杰簽訂合同。
就在雙方準備簽署合同時,一個意外發生了。原來,村里的幾戶人家得知了初寒妞與宗世杰的合作計劃,導致地租進一步上漲,致使宗世杰放棄投資大棚建設而只保留訂購蔬菜。
鑒于地租的飛漲,外來投資大棚的人停滯,目前后山村的大棚仍維持現有規模。由此派生了土地戶自建大棚,葉秋是他們融資的出資人。
由此葉秋開啟了資本運營的航船,正待駛向財富的海洋。放與貸是平等的雙方,一方有錢,一方缺錢,公平交易,錢可生錢在葉秋成為現實。
因為有地做保,葉秋與貸款農戶簽立協議,貸期基本在三至五年,以給貸款方喘息的機會,通過大棚蔬菜種植積累還貸款項,說來還算仁義。
這樣,農戶得到扶持性輸血,不用現掏腰包就可種上大棚蔬菜,而且獲利穩定,推動了農民致富奔小康,得到村里的認可。
又是三個多月過去,大棚菜又要開園收割,應全體結合體成員,除了初寒妞本人,一致決定給予初寒妞營銷提成,幾番被初寒妞推翻后,還是確定她的推介享有傭金待遇,即勞有所得。
初寒妞接受了傭金的待遇,絕非顯失公平,她扮演了掮客的角色,作為商品流通的一個關鍵環節,她坐擁其無形資產的信譽值。
即便如此不妨礙初寒妞胸懷坦蕩之美名,這也叫雙贏,各得其所。
又是幾天閑暇,初寒妞開著車來到韋勝的菜店,現如今菜店兼做包子鋪,如有喝小酒的,還可以充當小吃店,他又做起了廚師。
由于食客了解韋家的境況,愿意來此消費,有同情和惜憐的成分,花最少的錢,吃最可口的美味,既是買賣,必然有利可圖,韋勝做起來很是愜意。
韋依然上了小學一年,他的弟弟妹妹白天跟爺爺在菜店,包包子和做幾個食客點的小炒,他們也能伸把手,兩個小幫工做的有模有樣,無人覺得他們不可。
窮人家的孩子,本該有他們童年的快樂和天真,可在韋家他們不得不幫著爺爺分擔點辛苦,他們在學著如何勞作,不然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其實韋勝也懂,但他更懂得如何生存。
初寒妞來店里,也會幫把手,幫著收拾貨架上的蔬菜、使其看著整裝干凈,也會包包子和摘菜洗菜,她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旺順鎮,韋勝的菜店也是一家唯一專售有機菜的菜店,有菜上架出售,就會有顧客來光顧,即便小貴于普通菜,賣的還是很快,這類顧客要的是純有機菜的品質,不在乎多花錢。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吃慣有機菜的人,他們會有心理認同,因為吃了對身體好,還不會病從口入,寧可花高價也要買了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