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寒妞:”好的。”
兩個好姐妹,他們也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簡單溝通,便達成合并意向,初寒妞的作坊取消,并到方俊娟作坊,一些設備和器具運過去,就此完成合并程序,工人也合到一起。
這次初寒妞的泡菜賣的如此成功,源于她的定位——泡菜食材獨選有機菜,這樣作坊名稱也更名為「初方有機泡菜加工作坊」重新辦理了營業執照,屬于合法經營。
既然基調定下,籌劃也要考究,需要做的是原料甄選。現在棗園的種的用于加工泡菜的蔬菜仍夠用,既然以作坊名義經營就不能干干停停,方俊娟的主要任務是采購原料,但必須是有機的。
與此同時,初寒妞也對聯合體有機蔬菜大棚種植布局策略做了調整,選定一些大棚種植用于做泡菜的蔬菜,這些大棚所產菜品,為專供泡菜加工作坊原料之用。
初寒妞看著煥然一新的「初方有機泡菜加工作坊」招牌,心中滿是憧憬。方俊娟也立刻行動起來,到鎮周邊農戶家尋找適合做泡菜的有機園子菜,走了一家又一家,一村又一村,仔細確認土壤狀況、種植方式,確保每一棵蔬菜都符合有機標準。
在初寒妞精心調整后的聯合體有機蔬菜大棚內,一片生機勃勃。農工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按照嚴格的種植要求,呵護著那些即將成為美味泡菜原料的蔬菜。
他們認真地澆水、施肥,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每一個步驟都飽含著對品質的嚴苛追求。
不到一周,方俊娟就找到了一批優質的有機蔬菜,興高采烈地運回作坊。初寒妞親自檢驗,看著新鮮水靈的蔬菜,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很快,這些有機蔬菜被送進作坊加工車間,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變成了美味可口的有機泡菜。
不得不說,名氣加品牌,使得「初方有機泡菜加工作坊」,成為旺順鎮有名的小農經濟初級加工企業,并以暢銷的泡菜,聞名遐邇。
需求量的持續走高,生產規模勢必擴大,加工車間擴大了面積,也添置個別設備,從業人員也增多了,形成了一條龍流水線,銷售采用直銷模式,無分店。
泡菜店也與菜店分離出來,在鎮內繁華街面租了一個門市,招牌就是鮮族泡菜。賀老倔老伴金水仙受聘做店員,一個人看一個店面。
自營直銷,省略中間流通環節,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幾千塊,利潤比相當可觀,大棚蔬菜經濟與其無可比性。
從賣菜到加工泡菜賣,由初級農產品到深加工經營手段,展現了性價比的飛躍提升,由此也提醒初寒妞,拓展價值模式很重要,為了獲取雄厚財富,僅靠做大棚蔬菜初級農產品,只能徘徊在小本經營的微利層面。
嚴格地講,初寒妞積累的剩余價值,其來源不在大棚,而在于飯店、肉食作坊、泡菜店和直播帶貨,形成可持續的生意產業鏈。
由于開了泡菜店,為保證所用原材料自供,確定了一些大棚專門種植用于泡菜的菜品,這些菜是不對外的,故可有效地保證生產加工連續性,且有足夠的原料供應,避免外購的繁瑣,更能在質量上有所保證。
作為規模化產銷運營手段,使得「初方有機泡菜店」名聲鶴起,吸納了穩固的購買群體,卻打壓了原以普通菜為原料生產的泡菜店的經營走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