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海南之行,初寒妞收獲頗豐,如「凡塵道長」預卜,一言成真,財富果真拾階而上,預示初寒妞生來就該是擁富聚財之人。
與栗冰的交談,煥發初寒妞的思維飛躍,她有了一個謀劃大業的設想:成立商貿公司。
想法有了,下步就是落地成行,在初寒妞回到后山村的次日,她與賀亮到鎮工商部門辦理了營業執照。
有了正兒八經的商號,屬于她名下的肉食加工作坊、泡菜制作工廠、韋勝二老翁養生小廚、菜店、后山村有機大棚種植等均納入商貿公司名下。
招賢納士,作為一個商業經營機構,沒有承辦業務的員工哪成,核心層由五人組成,初寒妞為總經理,方俊娟為副總經理,賀亮為辦公室主任、婁百媚為財務總管,總調配負責人張與冉,另配內勤員工三名。
后山村商貿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運營,營業場所設在后山村村部的幾個辦公室,以租賃方式使用。頭一次全體員工會議,由總經理初寒妞擇日召集召
會上初寒妞講道:”各位,后山村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了,今天正式運行,公司所轄一些經營項目統一納入公司旗下,企業整章建制工作也將啟動,人員配備基本到位,大家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每月按定崗定薪領取薪資。”
“現在亟待實施一項計劃,就是將擴充二十座有機蔬菜大棚,首先我家莊稼地拿出來作為大棚用地,以形成咱后山村名副其實的有機蔬菜大棚種植基地,面向全國批發零售。”
“經營模式采用股份制,自愿入股,根據股權大小,按股分紅,盈虧自擔。會后可到辦公室填報入戶份額。”
會議雖是后山村商貿有限公司召開的,但多數人是后山村的,或是在后山村寄住的,這就難免他們不出去說,也就半天時間,全村都知道了初寒妞宣布要增加二十座大棚種植的消息。
在細節上,村里人也清楚了這批大棚可吸納股份投資,還是在公司內部,但未明確是否可吸納外股?
不見有人報名,那可是二十座大棚啊,建起來要很多錢。再看后山村商貿有限公司全體員工,有幾個能拿得出錢來的?
整體捋一下,初寒妞沒問題,方俊娟也沒問題,她有齊靜啟,他有錢。賀亮拿不出,他不但沒錢,還欠下了大額債務。婁百媚有錢,她的丈夫是熊跡繡,手頭幾百萬存款,員工中都捆起來也沒他錢多。再就是張與冉,即便有錢,也是小錢,幾萬而已,家里有個剛出生的小孩,他哪敢投啊?
募股投資倡議,是初寒妞擬采取的新經營模式,她心里也清楚,實行股份制,要的是達到聯股連心,按股分利,凝聚合力的愿望,營造企業的事,也是自家的事的氛圍,最終實現合力創業共同致富的目的。
但是她也預料到募股的效果不會很理想,核心層就那么幾個人,誰的經濟狀況她都了如指掌,即便有心,也拿不出錢來。
要說鄉下人心實,張與冉找到初寒妞,“孩子,我想入股,但我有其心無其力,不是我不支持你……”
“張叔,”初寒妞理解地說,“會后我就想了,我的想法有點超前,咱村里扣大棚的村民剛改善一點經濟狀況,哪有余富的錢投大棚,你又有了個孩子,就是想投我都不會允許的。”
有個參股投資人出現,她就是葉秋,聽到村民議論初寒妞的商貿公司要擴大大棚規模,以吸納股份方式建設,她就有了要加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