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個寒冬的傍晚,初寒妞下班回來,把頭一天碰到的流浪貓撿回家。沒幾天,母貓竟生下了八只貓崽。這使得她的生活瞬間變得忙碌起來。
每天從公司下班回來,初寒妞踏入家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那堆毛茸茸的小家伙們。她發現有兩只小貓崽總是吃不上奶,急得不行。
一早初寒妞跑到附近的寵物商店買了注射器,當作奶瓶,小心翼翼地調配好羊奶,一點一點地喂食那兩只嗷嗷待哺的小貓。
晚上回家,她會先沏奶粉喂貓,“小乖乖,慢慢吃,你吃完,你妹妹再吃。”
大母貓在一旁看著,眼神中充滿了感激。
僅僅一天,小貓們看著順溜多了,這都是母貓打理的功勞。
下了一窩貓崽,給初寒妞添了很多事,喂完大貓喂小貓,嫣然成為一個免費的月嫂,而且很盡職。
這樣每天初寒妞到家后,要先人工喂那兩只小貓,一只喂上一管,貓嘴吸力很大,一分鐘就喝完,接著再喂另一只,也是同速快。
一般晚上做倆菜,趕上周六周日,中午做四菜一湯,工廠特批,馬一晶可以休一天的,而其他員工是無休息日的。
張殿榮廠長拜托的事,始終縈繞在初寒妞的腦際,只是找不到一個切入話題的機會。打開電視,在放一部抗日電視劇,初寒妞隨口說:“媽,你知道你們廠技術科的李工是英雄世家嗎?”
馬一晶:“沒聽說。”
初寒妞:“他爺爺的妹妹,他父親都參加過革命戰爭,其中他爺爺妹妹李耀梅死于日本鬼子手里。”
馬一晶:“那是日本侵華時期吧?”
初寒妞:“那天我去你們廠,趕上廠里開黨總支會議,討論積極分子入黨的事,會上李工講述了他小姑奶的事跡,我坐在小會議室正好聽到。”
馬一晶:“你說說,她小姑奶咋回事?”
有門,先給馬一晶講講李耀梅的事跡,再過渡到李工本人,直接的不妥,迂回是上策,要讓媽媽潛移默化的對李工產生印象,再從心理上逐步過渡。
初寒妞:“那我講了……”
馬一晶聚精會神地聽女兒講述,就像個小學生在聽老師講故事。
——李耀梅,河北省阜平縣羅峪村人,16歲投身抗日,追隨村婦救會主任做革命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任村婦救會主任,她有點文化,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還經常組織婦女開會、學文化、討論抗戰必勝的道理,經常帶領婦女們承擔起生產、站崗、放哨、送公糧等抗日工作。
1943年秋,侵華日軍崗川部“掃蕩”平陽一帶,制造了“平陽慘案”。李耀梅組織群眾堅壁清野,安全轉移,但自己不幸落入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