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東有倭夷時刻覬覦我海疆,侵擾不斷;西有察合臺汗國四處征戰,吞并部落,一旦勢力壯大,必將威脅我中原腹地。這便是外患所在。正因如此,我才決心助乾朝一臂之力,盡快一統天下,結束這紛擾不斷的亂世。
試想,若乾朝與燕朝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原百姓必將飽受戰火摧殘,千里之地或將變為無人之境。到那時,中原虛弱,外敵趁虛而入,百姓又怎能安寧?大丈夫生于亂世,應擔負重任,以天下蒼生為念,豈能因一己之私而置百姓于水火之中呢?”
余樂的話語鏗鏘有力,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他對天下蒼生的深情厚意和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
王孝武聽聞余樂一番慷慨陳詞后,神色變得異常凝重。他深知余樂所言非虛,每一句話都如重錘般敲擊在他的心上,讓他不禁對這位年輕將領的廣闊胸懷與擔當精神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他一臉驚詫地看著余樂,這些深遠的思考與布局,自己從未涉足,也從未聽鄭錦提及。此刻,他恍然大悟,難怪乾朝能夠擊敗強大的燕朝,原來是因為有余樂這樣心懷天下、眼界寬廣的年輕將領。相比之下,自己雖然空有一身統軍征戰的本領,卻只想守著燕王終老,格局之小,實在令人慚愧。
他回想起那些燕朝的將領們,他們眼中似乎只有乾朝這個敵人,不是拼死抵抗乾朝,就是忙于鎮壓內部的賊寇,或是抵御外海的倭寇。更有甚者,吃空餉、玩女人,得過且過,從未有人像余樂這樣,站在如此高的角度,思考國家的未來與百姓的福祉。
想到這里,王孝武不禁自嘆弗如。但他已經做出了選擇,無法更改。于是,他將目光轉向唐鵬,眼中滿是慈愛與信任。他輕輕拍了拍唐鵬的肩膀,笑道:“唐鵬,你已經出師,為師深知你的實力與心性。和余樂在一起,我自然是放心的。你去吧,為師相信你一定不會比余樂這小子差,甚至能超越他,為國家、為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番話,既是對唐鵬的信任與期望,唐鵬在余樂的帶領下,定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唐鵬聞言,眼眶不禁微微濕潤,他深情地望著王孝武,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師父……您對我的栽培與厚愛,徒兒永生銘記在心。徒兒定當不負您的期望,誓要為國家、為百姓傾盡我所有的力量!”
余樂也深受感動,他上前一步,緊緊握住唐鵬的手,目光堅定:“唐鵬,讓我們一起并肩作戰,不僅為了不負王大叔的期望,也為了不負我們這些年所學的一身本領,更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三人相視一笑,那笑容中包含了太多的情感與默契,仿佛在這一刻,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了這溫暖的笑容之中。
隨后,余樂與唐鵬向王孝武深深鞠了一躬,表達著他們最深的敬意與感激,轉身離去。
余樂帶著唐鵬返回乾軍之中,他們徑直來到宇文恪的面前。余樂鄭重地引薦道:“大將軍,這位便是只身潛入蘆葦蕩中,火燒十里舟船的唐鵬。如今,他隨著燕王一起歸降我大乾,愿意為大乾的繁榮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望大將軍能夠不計前嫌,重用智勇雙全的降將。”
宇文恪聞言,目光如炬地審視著唐鵬,只見這位新歸降的猛將身材魁梧,狀若黑牛,渾身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威猛之氣。他的身軀如同一座小山般屹立不倒,肌肉虬結,仿佛每一寸肌膚都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尤其是那雙粗壯的手臂,簡直如同鐵柱一般,臂力之強,恐怕足以手撕敵將,令人望而生畏。
他的存在,就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讓敵人望而生怯。
宇文恪看著唐鵬,眼中閃過一絲贊賞與期待。他知道,這樣一位猛將,對于大乾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微微點頭,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與豪情:“好你個唐鵬,本王百戰百勝,但唯獨栽在你手上一次。不過,本王求賢若渴,如今你愿意歸降大乾,為大乾效力,本王可以既往不咎。”
說到這里,宇文恪瞥了眼站在一旁的余樂,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不過,唐鵬啊,你既然燒了本王的船,那就得怎么燒的怎么給本王造回去。余樂即將赴任水師總督,你就跟著他吧。用你的智慧和力量,為我大乾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水師,守護我們的海疆,讓敵人聞風喪膽!”
“多謝大將軍。”唐鵬拱手說道。
……
春風輕拂,柳絮飄飛,余樂、周通、博日格德、龐軒、韓冰、唐鵬與王孝武等人并肩騎在馬上,引領著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緩緩向大都進發。這支隊伍中,不僅有燕王錢元昭與清河公主,還有顧炎等一干降臣及其家眷,人數眾多,蔚為壯觀。
隊伍的最前方,是精銳騎兵,他們身著鐵甲,手持長槍,神情肅穆,宛如鋼鐵長城,守護著整個隊伍的安全。
在騎兵的護衛下,數十輛大小馬車迤邐而行,這些馬車中裝載著降臣們的家眷與家仆,他們或坐或臥,或談笑風生,或低聲細語,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每位大臣的家眷家仆都多達數百人,他們身著各色衣裳,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為這趟旅程增添了幾分生動與活力。
燕王錢元昭與清河公主則坐在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之中,他們的臉上帶著幾分從容與淡然,仿佛已經習慣了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然而,他們的眼中卻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是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念。
顧炎等降臣則騎馬跟在馬車旁,他們或低頭沉思,或抬頭遠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不同的想法與感慨。這次前往大都,意味著他們將與過去的生活告別,迎接新的機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