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孫憲政長嘆一聲,心中翻涌著無盡的感慨與蒼涼。他深知,時勢造就英雄,可英雄之路卻總是布滿荊棘,坎坷不斷。在這亂世洪流中,想要立足并謀求東山再起,絕非易事。
糧食短缺,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存。他明白,若要重振旗鼓,首先必須解決這一燃眉之急。否則,即便手下將士再忠心耿耿,也難以抵擋饑餓的侵蝕,軍心不容潰散!
“唐王,有好消息傳來!”一位親兵滿臉喜色,氣喘吁吁地沿著崎嶇的山路攀爬上來,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孫憲政聞言,身形猛地一震,霍然站起,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什么好消息?快說來聽聽!”在這動蕩不安的時局中,好消息對他來說簡直如同沙漠中的甘泉,稀缺而珍貴。
親兵急忙稟報道:“山下的兄弟們傳來消息,說雛縣縣城里運來了一萬石糧食,但乾軍只派了一個營的兵力看守。”
孫憲政眉頭微皺,心中涌起一股疑慮:“昨日不是還傳來消息說,雛縣來了八萬乾軍嗎?你們難道沒長腦子嗎?這很可能是乾軍故意設下的陷阱,引誘我們自投羅網。”
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在多年的征戰中,他早已養成了謹慎多疑的性格,不會輕易相信任何看似輕易可得的好處。在這亂世之中,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復。
“幾名兄弟都反復確認了這個消息,他們潛入城中探聽得一清二楚。”親兵神色堅定,繼續說道:“那些乾軍確實是路過的部隊,由撫遠大將軍余樂親自率領綠水軍、黃水軍六萬精銳,正趕往云州。咱們并非他們的主要目標,他們的注意力并不在我們這里。而皇甫瑞的漢水軍才是負責圍剿我們的真正敵人。”
孫憲聞言,眼中寒光一閃,咬牙切齒,聲音低沉而充滿恨意:“皇甫瑞這奸賊,背信棄義,引狼入室!我孫憲在此立下重誓,定要親手斬下他的狗頭,以解我心頭之恨!”
他仿佛一頭暴怒的雄獅,猛然轉身,目光如炬,厲聲問道:“那位撫遠大將軍余樂,真的已經率軍離開了雛縣?”
親兵點頭如搗蒜,言之鑿鑿:“是的,大王。各路探子均親眼目睹他們大軍浩蕩,沿著官道向巴川府進發。如今雛縣僅余一千余名守軍,防備空虛。”
提督諸營大將軍鄧世賢此時也上前一步,進言道:“大王,這位撫遠大將軍余樂,謀略過人,深知瓦解我軍之策。他故意留下一萬石糧食于雛縣,意圖引誘饑餓難耐的兄弟們下山歸降。他算定了我們中的許多人會為了口糧,成批偷偷下山。因此,這批糧食,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搶到手。一來可以斷絕兄弟們對乾軍的念想,二來也能安穩軍心,讓將士們至少能飽餐大半年。”
軍師田武吉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他緩緩點頭,附和道:“唐王,鄧將軍所言極是。我等目前缺糧,進城搶糧實乃無奈之舉,卻也是唯一出路。但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可先遣精干探子,緊密跟蹤撫遠軍的動向,確保其真的已經離開。同時,再派細作潛入雛縣城中,多方打探,反復確認城內虛實,直至確信無疑,方可下山搶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