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成立于1995年,至今也是一家成立十九年的企業了。
從成立之初,船夫哥就始終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所以這才使得剛開始一窮二白,技術儲備落后的國產小公司,慢慢發展到如今的一流大企業。
在電池領域,byd擁有100%的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能力,產品種類覆蓋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太陽能電池,以及儲能電池等領域,形成了完整的電池產業鏈。
并且,byd也是目前全球產能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廠商。
而在汽車領域,byd更是從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隨后,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獲得市場的極大認可,就在今年4月,byd在京城晚首次發布542高性能車型系列,(5代表0-100公里小時加速在五秒以內,4代表全時電四驅,瞬間反應、精準動力分配,操控好、能效高,提升操控的安全性,2代表百公里油耗小于2升。)。
可以說,byd自身擁有極強的技術基因。
所以,船夫哥才會首先問起技術方面的事情。
而聽到船夫哥的問題,王東來也沒有不爽的想法,反而是對船夫哥更加欣賞起來。
前世,byd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橫掃四方,從王朝系列,到海洋系列,最便宜的車下探到幾萬塊錢,油耗低到離譜,而搭載了云輦等高端技術的也有仰望u8等車型。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byd才從人們心中徹底擺脫了垃圾廠商的名頭。
帶著這份未來的記憶,王東來也想看看,如果更先進的技術和byd這樣的公司碰到一起,會出現什么樣的火花。
心里想著這么多,王東來表面絲毫沒有表現出來。
“既然王總感興趣,那我便講解一二。”
“我們實驗室里研發出來的新型復合材料,相比較于原始的空心碳納米球和我那經氫氧化鉀活化制備的活性碳納米球,在同樣含硫量的情況,性能表現的更加優越,這一點,相信王總在數據上已經看到了。”
“在我們公司的實驗中,其實還發現很多更加有趣的現象,比如說是空心碳球中的硫離子從空心碳球的表面中脫出,并不是和以往的那些材料一樣,無序,并且阻礙正常的電化學反應。與之相反,新的材料在這些方面,表現的更加優異,電化學循環效率也變得更高,更加有效。”
“根據主流的實驗說法,長鏈分子極大地影響到了電池效率,是穿梭效應的最大原因,很多實驗室都想盡辦法,去減輕或者是消弭這種分子,只不過都是一直存在理論上,并沒有真正地實現過。”
“但是,我們公司的實驗室卻做到了這一點,從長鏈分子的生成機制源頭上就減少了這種物質的出現,效果自然也就不菲。”
“……”
“雖然目前,還有很多實驗測試都沒有做,可是就目前所得出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能量質量密度等數據信息來看,使用了我們實驗室研發出的這種材質所制作的電池性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款電池將會對市面上的電池領域造成一次大規模的降維打擊!”
王東來語氣平靜地介紹著,但是語氣之中的那一絲自豪無比明顯。
船夫哥并沒有因為王東來的說話而覺得不舒服,哪怕是在王東來將byd也包括了進去,也是如此。
“王教授,也是研究人員,想必也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技術被研發出來了,未必就會得到大規模的應用,需要市場的接納,也需要足夠低的成本。”
“目前,這項技術只是在實驗室里完成突破,未必能夠大規模地在市面上應用,這一點,王總又有什么想法?”